李怡專欄:言而無信 - 李怡

李怡專欄:言而無信 - 李怡

上周民調顯示對特區政府表示不信任的市民,首次超過了表示信任的市民。這實是任何政府管治成敗的重要分水嶺。
如果政府講一句話,做一件事,不相信的市民多過相信的市民,那麼這個政府真是可以休矣。
特區政府公信力喪失的原因很多,舉其要點則有三:
一、目前全世界處於資訊發達、人民已普遍自覺要主宰自己命運的時代,政府與人民的信任必須是相互的。也就是說,政府要人民信任,首先掌政者也要信任人民。信任人民的方法,就是讓人民對涉及眾人的事可以廣泛參與。不但種種改變要有充份的諮詢,而且要有民眾參與的架構,更應不斷擴大民主,擴大民眾參與的權利。但觀乎香港自回歸後,區議員直選被加入委任議席,取消直選產生的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種種諮詢架構功能下降,重要政制改變(如高官問責制)的出台缺乏諮詢,選二屆特首連選舉委員會的不記名投票都取消,立法會全面直選及特首由直選產生,更是遙遙無期。政府既不相信人民,又如何能要求人民相信政府呢?
二、在人民沒有民主權利的時代,若實行「哲王政治」或「賢人政治」,人民在哲王、賢人的愛護之下得以安居樂業,也未嘗不會對政府有充份信任。中國古代有過「貞觀之治」,現代新加坡也有李光耀的哲王管治,老百姓對政府都大體上滿意。然而,觀乎香港自回歸後,政府不是錯誤決策(「八萬五」),就是舉棋不定(賭波合法化)。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展,早已清楚地顯示「中國價格」(產品、土地、勞動力)會愈來愈嚴重威脅「香港價格」,也清楚顯示香港作為外商對中國大陸進行經貿投資的橋樑,其地位將會逐漸消失。用梁錦松推荐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的說法,是香港這乳酪區的乳酪已日漸減少。有見地的哲王、賢人自應早就看出變化,為香港另謀生機,然而,董伯在過去幾年,一直唸叨着「中國好,香港好」的囈語,他本人以及他的謀臣完全看不出香港優勢的衰落,對另謀生機也一直束手無策。在這種情形下,叫市民怎麼信任董伯與特區政府?
三、最令市民的信任感消失的,是特區政府老是說謊,言而無信。為尋求人大釋法,炮製出港人內地子女有一百六十七萬這個荒謬數字;為推卸「八萬五」罪責,又炮製出負資產人士只有六萬五千人這個低得離譜的數字(相當美聯物業統計的三分一);又說入境處沒有法輪功的黑名單,沒有人會因宗教信仰而被拒入境……。這一類謊言,舉之不盡。這些話別說市民很難相信,就連說這些話的政府中人,他們自己難道就會相信嗎?擺明是騙人的謊話說多了,又怎麼可以叫市民相信政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