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教育基金趁嫩買

未雨綢繆教育基金趁嫩買

百物騰貴在今時今日可能不大適用,不過教育開支卻沒有明顯下調,為人父母要望子成龍,想子女將來接受高等教育,無一百幾十萬都不用想!以15年後在本地升讀大學計算,三年學費加生活費便預計需要四十多萬,如想出國留學的話,數字更加龐大。所以想避免日後負擔沉重的教育開支,儲錢便要由今天開始。

記者:周麗懿 
攝影:林栢鈞 ImageKid:Joe

海外升學費逾百萬
現時入讀美國的高級學府史丹福大學,4年生活費加學費總和高達100萬。若以一名3歲的小朋友,15年後入讀該大學為例,假設每年通脹率為3%,15年後便要支付170多萬元。要達到這個儲蓄目標,並以回報率6.5厘計算,若包含繳款人的保障,每個月便要付出6千多元作為教育基金儲備。若入讀英國劍橋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比美國少一半以上,供款亦會相應調低。

教育基金回報可觀
美國萬通保險市務部高級副總裁蕭莉玲說,近年購買教育基金和保險,都有雙位數字的升幅,可見現今家長已開始懂得提早為子女計劃前途。以往傳統的做法都是將錢儲在銀行戶口內慢慢收息,但利率低,回報不見得可觀。
蕭莉玲說:「買基金係長線投資,起碼都要10年時間,雖然短期有波幅,不過10年後通常都會有六、七厘嘅回報。但如果子女年紀已經大,就唔好買基金,因為短線投資基金多數都有機會蝕錢。」她認為教育基金愈早設立愈着數,除有更多時間投資外,也可減低購買基金的風險。而另一方面,父母亦要評估自己的承受風險能力,假如不能承受基金的短期波動,就要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基金。

父母儲學費三大法
1.銀行儲蓄
特色:風險較低,但回報相對亦較小,動用資金的彈性則較大。
適合人士:儲蓄年期較短,及不能承受風險的人。

2.教育基金
特色:每月定額供款購買基金,但有短期波幅,不過長線來說(最少10年),回報比放在銀行儲蓄較好。
適合人士:儲蓄年期較長,可以承受短期的基金價格波幅,彈性一般。

3.教育基金保險
特色:每月定額供款購買基金,兼包含保險成份(例如供款人保障),萬一供款人不能繼續供款,保險公司會代供,令教育基金的滾存目標不受影響。
適合人士:儲蓄的年期較長,可承受短期基金價格波幅,以及想為教育基金增加保障的人。

真實個案
未夠兩歲買三份基金保險
正宗廿四孝母親Shirley,在懷着女兒之曦的時候,便已經為小寶寶的未來教育做好準備:「其實生BB前已經諗定,因為覺得經濟愈唔好,就愈希望佢將來的教育可以保障到,畀佢讀多啲書,就係我可以畀佢嘅最大禮物。」
Shirley在女兒剛出生時,便買下第一份基金保險,好讓女兒在18歲後出國留學使用。之後女兒兩個月大,她購買了第二份基金保險,「嗰時見到個市同社會風氣都唔係幾好,所以買多份保障,確保佢12歲讀初中嘅時候,可以動用到基金。」在女兒一歲幾的時候,Shirley再加碼買下第三份基金保險。經驗豐富的Shirley說,購買這類基金保險最重要是了解自己能承受幾多風險,因為買基金是長線投資,例如她就會選擇購買環球基金以分散風險。

各保險公司推出的教育基金保險
AXA國衛:「真智狀元」保障計劃 25191888
美國友邦:「智多升」升學儲蓄計劃 22328888
宏利:卓越「新世代」保障計劃 25105600
英國保誠:「新生代」計劃 29773888
美國萬通:「新一代兒童萬用壽險計劃」 2919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