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自加勒比海遊船河歸來會否「拆天」?想看田少發炮的人可能要失望。政府早已擺平了他,避過一場血光之災。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證實,將會成立一個新的政策委員會,三位司長、十一名局長排排坐,各自把所屬政策擺上枱面,齊齊決定政策優先緩急;然後,政策才按次序提交行政會議。表面上,行政會議五位非官方成員最受影響。
決定優先緩急當然重要,但大家以為這是行政會議要做的工作。現在,行政會議這個董內閣之外,又有一個影子內閣,代表甚麼呢?與行政會議比較,被「摒諸門外」的僅董建華和五位非官方成員。
雖然據聞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林煥光不會參與有關會議,但很難想像三位司長、十一位局長事前沒有與董建華討論自己的大政策。換言之,五位非官方成員是唯一的受害者︱︱這是最符合邏輯的想法。
主其事的人也「邏輯地」想到這個架空的問題,所以已經先行與非官方成員打招呼,取得共識。非官方成員獲得保證,政策委員會主要是內部協調,決定政策提交行政會議次序,但重大政策做與不做一定會提交行政會議討論拍板,而各局長在政策提交行會前亦會私下諮詢非官方成員。如此,火爆如田北俊,據聞也同意新設政策委員會為行會做前期工作。
不過,凡事最困難之處在於實踐。行政會議、政策委員會投入運作後,非官方成員會不會抱怨,例如希望做的政策遲遲未能上行政會議,還是未知之數。且看曾蔭權如何施展功架平衡利益。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