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前輩在上期《明周》的專訪中談愛情觀,其中提到對我小說的讀後感。記者是這樣寫他的話:「我看過一點張小嫻和李敏的小說,書中的男女相處關係好像有點無聊,女人覺得男人條件差一點便會換一個。」
不論專訪的解像度有多高,我第一時間反省。現代男女關係的確有很多是無聊的,不過我已經努力找一些「有聊」的去寫;至於男主角的條件,有跛子、胖子、失業漢、懷才不遇的窮音樂家,甚至變態作家,都是女主角的最後抉擇。
我絕對明白不能要求讀者像研究「金學」般去了解我的小品,結論還是「繼續努力」。
朋友以為我仍介懷:「其實給金庸點名,即使是貶都矜貴,講你的人是金庸啊!」
的確,被名家一提,然後再作自我反省,那就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可是我心底裏沒法產生一種「自欺欺人的光榮感」。
很難明白為何打開娛樂版,犯官非的、欠債的、闖禍的在登上頭條之後還得意洋洋,而當事人身邊友人老是那一句:「我會支持他」。
支持他甚麼?改邪歸正還是繼續犯官非、欠債、闖禍?
這是人性,都市人的錯誤累積到某一個地步,心理上就會產生「自欺欺人的光榮感」來取代罪咎。看!又有人寫我,我是多麼的叱咤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