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馬時亨不能忘記王䓪鳴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馬時亨不能忘記王䓪鳴 - 李慧玲

暑假結束。踏入九月,全政府高度戒備的第一宗大事,當然是九月十日公布的細價股報告。
有陰謀論者曾經猜測,政府當初選定九月十日交報告,是故意要與「九一一」一周年「撞期」,令傳媒顧此失彼,減少報道細價股風波。
政府「公關大全」中,有類似準則並非不可能,但如果有人想借「九一一」一周年蓋過細價股風波就未免天真。一個遠,一個近;而且,是「九一一」一周年,並非「九一一」,怎可能令荷包受損的小股民忘得掉追究梁錦松、馬時亨、沈聯濤和鄺其志?
反而另一較可信的流傳版本是,梁錦松原本要兩名被委任人士八月底交報告,但兩人覺得太緊迫,所以希望阿松多給一點時間。於是,阿松就「慷慨」地多給兩人十日時間,變成九月十日交報告。旁人猜測「天花亂墜」,以為事事都經過精密計算,但真相有時只是信手拈來,兒戲得沒有人相信。

短樁報告前車可鑑
細價股報告內容如何,公眾暫不得而知,但政府在處理這件事情,要千萬記住「短樁事件」的教訓。
九九年起,揭發連串公營房屋短樁及偷工減料的工程醜聞,其中沙田圓洲角愉翠苑情況最嚴重,需拆卸重建。房屋委員會宣布委任滙豐銀行前主席施德論率領獨立小組展開調查。小組在二○○○年五月提交報告,點名指摘九名房屋署職員,更狠批房署內敗壞的機構文化,但對當時的房委會主席王䓪鳴和房屋署署長苗學禮卻手下留情,完全沒有提過兩人的責任。於是,群情洶湧。報告公布剛剛一個月,輿論壓力終於迫使王䓪鳴主動請辭。她宣布辭職時有這麼一句,公眾已經不信任她,她留下來根本做不到改革工作。
以事論事,細價股風波問題不及短樁嚴重,馬時亨的責任也罪不致辭職,但公眾對問責政府是有期望的。王䓪鳴教曉大家,逆民意和護短的調查報告不但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會火上加油,令事情惡化。政府好自為之。


周一至周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