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 余若薇
威爾斯親王醫院受制於「配額」政策,不願進行換肝手術,白白浪費一位死者捐出肝臟,醫管局與掌管威院的新界東聯網總監張明仁醫生成為眾矢之的。威院「死守配額」的做法固然有欠彈性,然而事件亦反映公立醫院資源緊絀,調撥分配時進退失據。醫管局應該徹底檢討資源運用並制訂指引,以確保能隨時提供緊急與必要服務。
根據醫管局數字,目前全港約有100名等候換肝的病人,然而港人捐贈器官的意識仍然薄弱,過去五年平均每年只有18名死者捐出肝臟,連同病人親友捐出的活肝,估計仍有四成病人將因等不到換肝而死亡。因此,每一個死者捐出的肝臟皆彌足珍貴,以配額制度限制性命攸關的手術,是絕對不能接受。
歸根究柢,事件起因是資源不足,醫管局未有向威院提供撥款,該院需要調撥內部資源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不得不訂下每年只做10次的限額。威院在事後宣布取消配額政策,然而若醫管局不提供額外資源,該院要做多幾次手術,恐怕亦無能為力。
醫管局表示考慮是否向威院撥款,又或者讓所有捐肝手術集中在瑪麗醫院進行,據筆者了解,威院已建立了一隊肝臟移植的專業隊伍,在兒童換肝方面亦見有卓著成效;再者多一個肝臟移植中心,或可促進彼此間的良性競爭,對在威院輪候換肝的病人亦更公平。
隨着公共醫療服務不斷膨脹,政府與醫管局致力緊縮醫療開支,然而即使「慳」字當前,公眾亦絕不接受醫管局或醫院之間因為資源爭奪問題,犧牲病人利益。
醫管局應吸取事件教訓,全面檢討資源運用與分配,清楚釐訂服務優先次序,要節省開支,也應該從行政費用及非必要醫護服務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