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最近發出了正面信貸資料的諮詢文件,如建議能夠獲採納,放款人將可以取得借款人過去24個月還款紀錄的信貸報告。
這個正面信貸資料披露的建議,除了會影響一些被銀行認為會有財政問題的人士外,其實還影響所有勞動人口,以及有機會使用銀行服務及財務機構服務的市民。
在外國,一般市民都十分關注個人的信貸歷史(CreditHistory),因為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例如要進行按揭貸款、稅務貸款、開設備用透支戶口或是私人的目標貸款,能否借款成功,有關的財務機構或銀行,都會預先查核申請人過往的信貸歷史。如果過去有借款不還,或者拖數情況,借款時會遇到困難。
有些人不大關心自己的信貸歷史,結果可能導致將來遇到很多麻煩。最普通的是信用卡借款,例如在使用了信用卡之後,通常發卡銀行在每月截數之後,會寄帳單給客戶,每期帳項都有最低的還款額,通常是款項的5%或以上。
有時這個額只是很少數目,例如數十至數百元,如果有些不小心的客戶忘了繳交,不要以為欠款數十元或數百元只是小數目而不把帳項放在心上,如果不準時繳交,結果可以很嚴重。現時銀行處理壞帳的方式,已由以往的90天變成現在60天,如果60天內不還錢,銀行便可能把你的欠款當成壞帳,閣下的信貸資料便可能蒙上污點,將來再貸款便會有問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