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人人試過;開學日喊,你都可能試過!告別漫長暑假,今天又是迎接新學年的大日子,對於今年才剛入學或升小一的幼童來說,更是大大大日子!勁扭紋、喊到嘔、抓實媽咪……真係見者心酸!且聽過來人及專家分享面對孩子開學不適應的心得。
記者:吳佩璇 攝影:陳智良 ImageKids:雪盈
面對子女第一天上學,往往父母才是最緊張的那個。Charine回想兩年前囡囡Fiso第一天返幼兒班,奶奶不厭其煩用豬膶瘦肉煲大葱、自己又與老公揸車四圍搵糖葱餅……為的都是一個「葱」字,想囡囡讀書聰聰明明。
放學後,Charine發覺囡囡Fiso換了另一條裙仔,原來她竟然喊到嘔弄髒了校服裙!Charine沒有心軟:「小朋友離開媽咪,喊係好正常。我咪同佢講:『換咗條裙咁靚嘅?』」之後Charine每日帶埋啫喱仔、益力多等小食接放學,經常跟她傾偈,不消幾天Fiso就適應了校園生活。
反而她的親友中有個小男孩經已升三年級,但仍不時返學會喊,逢星期一尤其厲害!Charine相信這與現今不少父母生活不定時有關,譬如接子女放學或跟子女見面的時間並不規律,便會無形地增加孩子的不安情緒。
成長綜合服務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宋琪嘉強調,要培養小朋友對上學的正面態度,不要常說「因住唔知醒」、「食飯食快啲」等,反而多提「返學多人陪你玩」、「學校又大又靚」等正面訊息。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項:
宋琪嘉話德國超巿掛有好多圓錐形的返學禮物包,香港的父母不妨作參考,將開學當是過節般,開開心心慶祝一下,甚至買些小禮物。
家長不妨在開學前,查詢有沒有開放日,或者帶子女到校舍門外閒逛,讓其熟習環境增加親切感。
閱讀坊間一些關於兒童上學的書籍,推介《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作者江李志豪)及《怎樣教孩子自動自覺》(作者林瑞芳)。前者適合0-4歲的幼童家長,解釋每人的學習能力及啟蒙點有所不同;後者適合5-7歲學童家長,教導父母找出孩子喜歡上課的誘因。
壓力的來源是轉變,即使是大一學生都可能有返學恐懼。臨床心理學家宋琪嘉指,美國有研究顯示,大學上課猶如睇戲散場,容易令人沒歸屬感及產生不安,建議多參與一些人數較少的課外活動。家長可留意子女的胃口、睡眠質素、成績及專注力等有否忽然轉差,而給予關懷開解,有需要的話甚至可找專家輔導。
開學咁大件事,做父母梗係想仔女來年讀書聰明伶俐,以下羅列一些傳統做法任君選擇:
拜文武廟可說是最多家長會做的,其中上環荷李活道的文武廟歷史最悠久,又最香火鼎盛。記住帶埋生果、葱及芹菜,寓意聰明勤奮。
傳統父母都愛封番封利是仔給子女「責」書包,記住要「責」足成個學期,唔好使咗佢!
如果是初入學的幼兒,父母可試試這個幾近失傳的「抓周」玩意。相傳古人會放一大堆物件如珠寶、書本、弓箭等在幼兒面前,看他?她拿起哪一項,即表示其將來會朝哪方面發展。據說賈寶玉只「抓」紫釵及胭脂,怪不得!
堪輿家麥玲玲指今年文昌位在西南,明年在正東,父母可將兒子床頭或書枱面向這些有利方向。或於西南位放個花樽加四支富貴竹,因為數目字四旺文昌。至於代表顏色為綠色,父母不妨以綠色主調替孩子布置房間。另外文昌星屬木,間條設計亦是屬木,故這也是布置嬰兒房間的另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