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不應向格老扣帽子

國際視野:不應向格老扣帽子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出席周末一個全球中央銀行家和經濟學者周年座談會前聲稱,人們指摘他沒有及時加息阻遏90年代後期金融泡沫之形成,是不切實際的,投機活動熾熱,促使資產價格急升,根本無法抗拒。就以88至89年和94至95年為例,當時聯儲局曾積極加息,也無法抑止股市上升,倘若為壓抑股市升勢而胡亂加息,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衰退,後果難以估計。

市場並非絕對理性
格老更強調,若以其他方法,例如提高孖展要求或提出口頭警告,亦難以抑制投資者之「熱誠」,決策者根本沒有可能量度資產價格在甚麼水平才無法保持,所以就算聯儲局對資產價格是否過高存有質疑,在事實發生之前實無法肯定泡沫是否已出現。
事實上投機市場是無法以理性來衡量的,當股市一浪高於一浪上升之際,投資者「瞓醒」便有錢賺之時,哪有像沒有明天般撲入市場?何況在分析員、證券行的推波助瀾和傳媒的渲染下,買盤便有如巨浪湧至,如何抵擋得住?
君不見格老於96年12月在一次演講中,已對當時熾熱的股市提出質疑,問是否已出現「非理性亢奮」現象,可是結果是股市照升如儀,杜指由6000多點一直攀升至11750點之歷史高位,投資者對格老之言論顧若罔聞,人類行為若能預測或估計,相信世上不少經濟學家已「執包袱」矣!
多年來,格老多番面對經濟危機都能使出渾身解數,力挽狂瀾於既倒,被「神化」是必然之事實,無奈格老始終是人,不是神,人們為何硬要向格老扣帽子?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