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與歐洲國家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聲浪高漲之際,新加坡一份報章調查了亞洲十大城市(見圖),包括北京、香港、台北的政治及商界人物,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二反對美國攻伊,認為美國政府的出兵理據不足。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打破沉默,承認需讓國際社會一睹伊拉克構成威脅的證據。
據《星期日海峽時報》報道,這十個城市共有九十七人在過去兩周受訪,包括議員、中東問題觀察家及企業行政總裁等。其中六成九反對美國以武力推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
受訪者中,認為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現時威脅全球穩定的人不足三分一;近半認為美國的獨斷獨行作風正令亞洲的反美情緒上升;不少人擔心一旦開戰,會嚴重影響亞洲經濟。
在喬治布殊內閣被視為溫和派的國務卿鮑威爾,承認美國需要拿出證據說服國際為何要攻伊。他周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的訪問中表示:「我認為必須向全球提供資料,提供可出示的情報。國際社會需要有一番辯論,讓大家可以在這事上作判斷。」英國在野保守黨周日公開表示贊成攻伊之餘,亦敦促首相貝理雅要先向民眾闡釋原因。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貝理雅上周四與美國總統喬治布殊通電話時,警告他出兵前必須跟聯合國「恢復接觸」,促伊拉克接受聯合國武器調查,藉外交努力爭取國際支持攻伊。
英國《觀察家報》周日報道,英國內閣中鷹派之首、國防大臣禤智輝本月會訪問美國六天,並在九一一襲擊周年紀念日與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會面,詳談攻伊計劃。《世界新聞報》周日報道,美英均贊成十一月攻伊。
伊拉克周日派特使到法國與德國等歐洲國家,游說反對美國攻伊。另外,沙地阿拉伯一名皇室成員周一會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是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以來首次。沙地是美國的中東盟友,但反對攻伊。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