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跳樓死亡的事主陳文貞已有數次自殺前科,去年六月,她飲洗潔精尋死獲救;上周五晚上,她於屯門住所情緒不穩,一度致電報警說自己不開心想自殺,警方將她送院治理,其兒子則交予她的胞姊照顧。專家建議家人、醫院、社工等聯手支援及協助解決問題,或可及時避免不幸事件發生。
對精神病患者個案素有研究的臨床心理學家鄭淑儀對慘劇表示十分難過,她說,根據過往經驗,並非所有精神病人均不宜生育或照顧孩子,所以應否讓精神病人照料自己的子女不能一概而論。她猜測今次攜子跳樓的婦人在產子時已患上產後抑鬱症,情緒方面早發生問題,特別是懷疑她未婚產子,社會上給予她很大壓力,且外界對她的支援亦相對較少,導致她抑鬱日深,又沒有及早看醫生和吃藥控制,致病情日趨嚴重。
鄭淑儀指出,若精神病人病情嚴重,無疑在管教子女方面會較一般正常人困難,甚至在很多問題上也難於解決,此時必須有人幫手,其家人應給予有效支援,亦可以找社工、醫護人員、社署協助解決問題。
醫院若發現事主有精神病問題,可盡快轉介專科醫院為事主治療,且與病患者家人緊密聯繫,加強注意,便能發揮有效的支援作用,避免悲劇。
此外,資深社工洪雪蓮表示,精神病人並非監犯,所以院方不可以將之綑綁或監禁起來,且有一些精神病人為了某些理由,刻意隱瞞家人的資料,使到醫護人員難與其家人聯絡,當醫院方面發現留醫精神病人離院失蹤,即時報警是普遍的做法,警方會協助找尋失蹤者的家人及當事人。
洪雪蓮透露,面對此類病人,院方會有醫院社工跟進,如果知道事主有情緒困擾,便應加強留意,較為貼身照顧會安全一點。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