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先生主唱的《親情》,是我最愛的中文歌曲:一、此曲無論旋律及歌詞,都令人感覺到親人之間的愛,真正做到「係有真愛見」。
不知是否因為祖籍是北方人關係,自己與家人的家庭觀念特別重,不是說南方人不注重家庭,只不過看見在香港的山東老鄉大部份均是如此,比較普遍。
兄姐雖已成家,但大家還是聚在老媽子的住處附近置業,放工後,毋須專誠約定,自自然然會坐埋一齊,食餐屋企飯。平時兄弟姊妹間偶有拗撬,但只要有事情發生,兄弟姊妹便會站起來,立場一致,槍口對外,大家有商有量,就算實質上不能幫上甚麼忙,但那份精神支持已是最大鼓勵。
做香港人就注定了要營營役役,日間工作全靠自己,做就有得食,唔做包你冇得食,六、七十年代,那時的生活應該比今天苦吧?但香港人還是熬了過來,並創出輝煌成就。那時普遍的家庭觀念應該比較濃,放工後回到家,真真正正可以放下武裝,好好地回一回氣、叉一叉電,翌日精精神神上班去,起碼知道辛勞過後還有一個溫暖的安樂窩,實用面積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
經濟不景當然是問題,但缺乏家庭感才是致命傷,日間工作不如意,夜間又得不到支持;又或是出盡力賺錢,但回家後只換來:「家姐畀錢我買波子」、「阿哥畀錢我去外國讀書」、「阿爸畀錢我娶老婆」、「阿媽畀錢我落仔」,不滿與戾氣自然就會出現。
傳聞快將做爸爸的松哥,下次若想再唱歌,不妨考慮一下《親情》,再唔係,唱呢首都幾好:「一支竹會易折彎,幾支竹就斷折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