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政長官董建華與十一位問責局長經兩輪商討後,終於就下個財政年度各項政策的資源分配達成共識,據了解各局長將於短期內收到○三至○四年開支上限的「大信封」。而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為達到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平衡預算目標,下個財政年度各部門要再開源或節流五十億以上,除了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等政策可望有輕微增長外,其他政策範疇將無可避免要削減開支。 記者:陳慧兒、莫劍弦
政府消息人士形容雖然今年仍有百分一增長,但卻不足應付日增的需求,因此今次資源分配肯定對個別部門有「入肉」的影響,不過在目前經濟困難情況下,政府應該效法私人機構,有效控制開支。
事實上,政府高層仍然認為,目前超過二千五百億政府經常開支,仍有進一步「減肥」空間,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已明確要求各問責局長,必須要放棄一些不必要及效益低的服務。
特首董建華與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已經與各問責局長最少進行兩次會面,了解他們未來施政及所屬政策範疇所需的開支,消息人士透露,與過去由政務司司長主持高層資源分配會議分新錢、「分餅仔」方式不同,今次各局長要施展渾身解數,游說三位高層接納建議,部份資源吃緊的局長,例如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更多次向特首陳情,務求爭取更多資源。
不過消息人士指出,在目前財政狀況下,政府根本沒有太多空間。首先財政司司長一早在今年預算中定下○六到○七年收支平衡指標,下個財政年度就要額外開源節流二十億,再加上因公務員減薪不足要額外支付的三十億,明年政府已經要為這五十億傷腦筋,此外政府推行問責制時,又承諾要節省四千萬,若平均分給十一局承擔,每個局要省四億以上,肯定是一個難題。
據了解,當局已定出各政策分配資源數額,局長很快會收到「大信封」通知,之後各局長會與屬下部門開會,研究用途,並會諮詢立法會議員意見。有政府官員不諱言,由於特首對教育政策有承擔,而醫療、社會福利這些涉及社會基本保障開支均不可減,所以只有由其他局去多分擔削減開支壓力。
有立法會議員則表示,他們近日與一些局長見面時,均感受到局長面對的財政壓力,多位局長承認政府要開源節流,但方法不外乎是開新稅、資源增值、局署合併、將部門公司化或外判等「板斧」,最終也要看梁錦松選擇用哪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