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目醜聞」氾濫全球

「帳目醜聞」氾濫全球

樂施會政策及公眾教育部 鄒崇銘

近期美國會計帳目醜聞浪接浪,已令美國企業的信譽蒙上嚴重污點。那些出現問題的企業如安然、tyco和世界通訊等,共通點是透過誇大企業盈利來支持股價,至於實際的舞弊手法則層出不窮,包括隱瞞虧損業務帳目、把營運開支當作資本投資、虛報特殊借貸項目等等。
帳目醜聞是否僅限於美國企業?假如將目前的全球經濟體系,當作一家超級大企業來看待,則它所涉及的「帳目醜聞」,肯定要較美國企業嚴重上千百倍。過去短短十多年,全球經濟產值已由二十萬億急升至超過三十萬億,但人類生活狀況有明顯改善嗎?「經濟增長」這個最被廣泛使用的經濟數據,真的沒有弄虛作假的成份嗎?
目前正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地球峯會,將就過去十年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提綱挈領式的總結。但假如參與峯會的各國領袖,不願觸碰這個全球發展的「虛假帳目」問題,則面對目前地球資源嚴重損耗、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等迫切問題,皆不可能觸及真正的痛處,地球峯會亦只會繼續淪為紙上談兵。

需訂出發展指標
關於全球發展的「虛假帳目」,最明顯莫過於目前所謂的「經濟發展」數據,這些數據並不反映背後所涉及的自然和社會成本在內。在自然成本方面,較為人熟悉的包括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森林覆蓋率和瀕危生物數量等指標,均正面臨急速惡化,反映目前國際主流經濟發展模式,並非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除了自然成本,主流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社會成本同樣巨大。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和債務關係、跨國企業的壟斷,以至各國內部資源的不公平分配,皆造成了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沉重的社會成本。例如目前全球仍有高達二十五億人口,欠缺基本衞生設施,以實際人數計算,較十年前還有所上升。
此外,一些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同樣不得不令人憂慮。例如目前全球仍有超過十億人口,生活在每日一美元支出的國際貧窮線之下;但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在多達四十九個全球最低度發展國家中,有關數字仍會不斷上升。全球嬰兒死亡率雖然有下降,但在主要是非洲地區的十一個國家,過去十年的嬰兒死亡率,仍在不斷上升。
當然,這些有關全球發展狀況的指標,過去並非不存在,例如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或兩年前提出的「千禧發展指標」,均詳列了這方面的資料。但對於如何理解和運用這些指標,卻缺乏任何嚴格的標準。更有甚者,各國對於是否採納眾多不同的指標,仍存在迥異的態度。
因此,今次地球峯會若要取得實質成果,其中一個首要條件,就是各國必須真誠地面對目前的「全球發展帳目」,共同制訂一套簡潔而清晰的發展指標,訂出嚴格的量度和審計程序,確立該等指標在政策制訂過程中的地位,同時在施政時以實際行動體現這些指標。
惟有如此,再過十年後,當全球再次回顧約翰內斯堡的地球峯會時,才能清楚知道世界到底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亦只有各國能認真為達標而努力,那麼全球性「帳目醜聞」,才有機會得到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