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信用卡壞帳大幅上升,銀行叫苦連天,銀行界一直想成立一個中央資料庫以收集申請信用卡的人的資料,但鑑於個人私隱的原因,這個願望遲遲不能落實。終於,私隱專員公署昨日發出了一個諮詢文件,願意放寬個人信貸資料的私隱權,建議認可機構透過一個指定的信貸資料服務機構,共用申請貸款者的資料。
如果計劃成功,對銀行自然是好事,可大幅減少壞帳,避免有人故意濫用信用卡來周轉。
但是,這個計劃會不會成功呢?我很懷疑,因為銀行與銀行競爭,基於自己的利益,不一定有興趣將自己手上的資料公開給同行參考。
也許,真要這個資料庫成功,就必須立法強制銀行將資料交出來,而不是自願性質。
實際上,過去半年銀行發出信用卡的數量也大幅減少,這說明銀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已經進行更嚴格的挑選。我留意到,現在不少銀行在信用卡申請表格上加了以下幾個條款:即你手上有多少張信用卡?你的信用卡總信貸款有多少?你目前所欠的貸款有多少?有些銀行除了信用卡資料外,也詳細地問每一位申請者有沒有其他抵押、非抵押的信用貸款?有沒有做樓宇按揭?多了這些資料,銀行就可以作出更好的信用申請審批。
申請信用卡的人也一定得從實填寫,任何虛報資料的申請者隨時會被銀行告上法庭,控告他們提供假資料。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