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數據矛盾 難作判斷

國際視野:數據矛盾 難作判斷

美國經濟數據和調查數字表現參差,商務部公布7月份耐用品定單出現9個月來最大升幅,錄得勁升8.7%,遠超市場預期;但消費信心指數則由7月份的97.4下跌至8月份的93.5,是去年11月錄得89.4以來最低水平。
兩個數據看來似乎互相矛盾。正如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及其他理事提出對消費信心調查結果作為領先指標可信性之質疑,指消費者若對經濟前景失去信心或憂慮個人未來收入,為何卻肯盡情花費在汽車或家電等耐用品上?唯一解釋是消費信心指數受訪者(僅5,000戶)可能包括一小撮失業人士在內。

經濟前景欠明朗
事實上美國經濟究竟是已擺脫最壞時刻開始漸入佳境,抑或仍然有機會再往下沉?這個問題相信連權威的經濟學者也不敢肯定。
以目前有限的數據來衡量,個人消費未見有低落迹象,尤其是房屋、汽車和家庭用品等需求仍甚殷,可說是拜低息所賜;至於公司盈利,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已公布業績的97%公司中,平均有1.1%盈利增長,是連續5季錄得倒退後首次見到上升,總算值得鼓舞,亦足以反映基本經濟基調甚為穩固,再往下沉的機會其實不大,何況大部份企業行政總裁和財務總監已簽下擔保狀(保證帳目準確),在公司誠信方面實挽回投資者不少信心。
此外,南美金融危機威脅在得到國基會和美國的支持下,憂慮已漸散,此所以美股逐步回升。雖然「淡友」仍不時趁機力壓,但可動用之藉口已有限,除非又爆出事前毫無迹象之「大鑊嘢」,不然人們實不宜過份或刻意看淡。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