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港元貶值,原則上有利香港貨物出口。但是一個經濟是由很多個部份構成的,出口只是其一,港元貶值還會影響其他經濟部門。
經濟學ABC有云,本地生產總值包括個人消費、政府消費、私人投資及淨出口。如果港元貶值,出口原則上轉強,進口則因為入口貨價上升而減少。在此消彼長下,淨出口數值增加,因而增大本地生產總值。
但香港經濟不景有很多原因,包括個人消費減少、企業新增投資下降、政府支出因為財赤問題而被迫壓縮,以及出口放緩。港元貶值,可能會改善淨出口,但對於其他幾個經濟部門會有所幫助嗎?
上日提及外滙理論中,有一個名為利率等同理論(InterestRateParityTheory),如果預期某地區滙率在未來會貶值,那個地區的利率便會上升。現時香港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地產價格大幅下跌,過往企業要融資,大可把物業按給銀行套現,但當資產價格大跌,公司持有的資產大幅貶值,甚至變成負資產,企業融資便會遇到困難。同樣情況亦發生在私人物業市場,市民所持的物業,大部份變成負資產,結果市民不敢消費,這是負面財富效應。如果港元大幅貶值,會導致利率上升,勢將進一步打擊物業市場,這個後果可以相當嚴重。到底現時香港有沒有能力去承受港元貶值、利率上升的衝擊?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