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2388)中期業績平淡,與預期相似,因重組合併,若干數字不宜與去年比較,一些較為重要的數據,已於招股書披露,至今無大變化。
截至6月止半年,中銀盈利34.18億元,減少18.5%,上市時已過中期結算,無中期息派發。
存款較去年底增0.8%,貸款減1.3%,貸存比率52%,利息淨收入減49%,其他經營收入減11%,除證券投資利潤有增長外,其餘均減少,經營支出升1%,成本對收入比率為32.5%。
呆壞帳準備17.66億元,減少4.4%,信用卡貸款撇帳率7.45%,其會計準則與金融管理局有若干差異,若按金管局準則計則為8.66%,中銀對信用卡貸款34.6億元,佔總貸款1%,比例頗低,於出售貸款114億元予資產管理公司,註銷壞帳10億元以及追收貸款後,不履約貸款已下降20%至284.98億元,相當於總貸款8.97%,低於去年底的10.99%。
期內增持債券440億元至1510億元,佔總資產20%,但對期內的貢獻,僅限於利息收入,相信是等候機會獲利。
中銀雖是發鈔銀行,亦是中資銀行,但除於國內設有分行14間外,本港並無特殊業務,與其他銀行相似,住宅按揭貸款雖只佔27%,而與物業有關的其他貸款則共佔55%。上半年撤併分行8間,新設1間,現時分行共358間,現正設計全功能分行,包括投資中心、個人理財中心、自助分行及貴賓服務等,看來旨在謀求特色,以招徠客戶。
中銀預期全年盈利62.8億元,中期已實現54.4%,如無意外,預測應可兌現,估計每股盈利59.4仙,若派息65%,每股應為38仙,股價8.55元,預計PE14.4倍,息率4.4厘,股價較資產值高出68.6%,條件一般,若有吸引只是中銀的品牌。
大摩指數將加入中銀為成份股,市場憧憬恒指不久亦將中銀選為成份股,但市場流通量大,中銀額外配售1.5億股,基金可緩緩吸納,不必掃起,從市場形勢看沽家仍多,短期仍將反覆,只能看好中長線。
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