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呻慘系列」已告一段落,不過昨日《明報》一篇報道在小圈子裏惹起哄動,可能筆者偏見,覺得很多事只是小題大做;事情由陰謀論而起,很自然便應以陰謀論解決。筆者本身從不照單全收任何評論,因此絕不介意讀者也以有色眼鏡視之,教曉散戶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及開放資訊的渠道,比起浪費時間反覆探討無謂現象更實際。何況利益衝突也要有利益才行,現時一潭死水,根本大家都在望天打卦,又有甚麼利益可言?加上股評家的影響力不外爾爾,筆者「呻慘系列」的回應只得寥寥幾封電郵,還要大部份是鼓勵筆者轉行。
當然專業操守的重要性筆者是很清楚,一來不想被市場以高速自然淘汰,二來求救電話及電郵中描述的慘況,也反覆鞭策要小心行事。香港股評的一大問題,是只重股票分析,而沒有組合管理以及風險概念,一眾同行不妨循此方向努力。
至於香港文化的一大問題,則是假設沉默大多數都是愚昧無知需要保護,因此往往出現愈關注愈死的現象,扼殺了市場發展空間。拉遠一點來說,民主進程是因而極度緩慢,其實有關當局甚至是立志抱打不平的新聞從業員,不妨多接觸散戶,去了解他們的心聲及水平。
筆者也有失手時,不能大聲疾呼還我清白,但如果百發百中,何以筆者還要在舞文弄墨?筆者很慎重地考慮前路問題是一點也不假,研究部對公司並無貢獻下,生存機會只會愈來愈低,很可惜太多人還是不明就算筆者不支人工,也需要很多資源去輔助。
前晚舊上司鄺民彬一言驚醒夢中人,筆者選馬不及選股,很可能是時間分配問題而已。馬評人至少不會被人當賊扮,這篇小小怨言的結尾,不妨來個順水推舟,作一篇徵求兼職寫馬的啟示,希望可幫補一點生計。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