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質疑,政府是否想將問責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公務員系統,讓十八萬公務員與問責官員同坐一條船,有責大家孭。
特區政府由昨日起一連四日,在灣仔會展舉行最大型的跨部門研討會,探討在問責制下,公務員隊伍如何面對政府轉型的重大挑戰,一萬四千多名來自不同職系的中高級公務員被召集參加這次會議。雖然主辦機構強調,今次研討會的模式是參照美國大型私人機構的跨地域「腦震盪」會議,但從首日會議所見,卻充滿社會主義中國思維的影子。
在中共治國傳統上,素來講求理論指導為先,主政者確定一套施政理念,先會召開內部高層會議,要求全體幹部學習和統一思想,這類會議只講理論學習,不談實務,故名曰「務虛會議」。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為推行開放改革方針,就曾專門召開過一次大型「理論務虛會議」,統一全黨思想,這次會議後來被列入中共史冊。
昨日舉行的政府跨部門研討會,十足一次「務虛會議」和幹部學習班,會議只講理念不談實務,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會議開幕時開宗明義提出:「理念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又強調政府正經歷轉型階段,「因循施政已不可行」,政府「惟有因時制宜」,因而所有公務員應和問責官員一起同心同德,貫徹執行特首的施政新思維。
無疑,政府運作講求團隊精神,問責制的落實需要公務員系統的配合,特區管治新班子希望將特首施政理念灌輸給公務員,無可厚非,但是,會議文件將主要官員列入公務員的服務對象之一,卻令人質疑,政府是否想將問責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公務員系統,讓十八萬公務員與問責官員同坐一條船,有責大家孭。
自從七月問責制實施以來,政府官員開會特別多,較早前全體問責新班子在屯門一所酒店內連開兩日「集思會」,關門修煉,但至今未見有何顯著成效;今次政府又勞師動眾,召集逾萬名公務員停工開會,在香港經濟面臨嚴峻危機的今天,太多問題急待解決,政府在此時此刻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去開這樣空談理念,不談實務的會議,是否必要呢?
另外,不少出席會議的公務員批評,昨日的研討會議題空泛,令人不知討論方向何在,同時每個問題討論時間僅有一分鐘,根本不可能作深入探討,這樣「水過鴨背」和「吹水式」的研討會,怎麼能夠做到集思廣益?簡直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圖﹚梁錦松在致辭後,與研討會的公務員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