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電影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情節,就是壞人把一些不義之財調撥至瑞士的神秘戶口,這些戶口往往被描述為只認密碼不認人,只要說得出密碼,透過電話就能把大量資金由一個戶口撥至另外一個戶口,又或者由一個國家轉至另外一個國家。
這些電影中的壞人,可能是毒販或者是軍火商,如果把非法得來的金錢存放於國內,可能會被沒收。如果把資金放在國外,因為主權不能隨便延伸,當地政府不能隨便凍結海外資產,需要透過國際合作才可以這樣做。
當然電影終歸是電影,電影的橋段不是真實的,當中有些創作成份。但是對於一些小國的投資者而言,這種離岸投資,始終能夠達到一定分散風險的功能。以阿根廷為例,因為國家銀行體系出現大亂,國家外滙嚴重流失,結果要實行提款限制,阻止外滙繼續流失,避免造成銀行體系不穩。結果存戶就算有大量存款在銀行,也不能隨意提走存款,最後導致部份存戶,甚至連支付日常開支也成為問題。
有些人會問,如果在外資銀行中開設戶口,算不算是離岸資產呢?情況會不會好些?答案不是。像滙豐(005)這樣的國際性銀行,在阿根廷的分行也要受到提款的限制,因為外資銀行到境外開設分行,始終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及規定。如果要真正成為離岸投資,這個戶口所屬的銀行,要在海外,不能在當地。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