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專題:尋覓抵買銀行股

周日專題:尋覓抵買銀行股

本地銀行股多在本月公布中期業績,待最後一家中銀香港(控股)(2388)在周二公布後,銀行股半年成績將塵埃落定,也是時候為他們來個總結,讓大家了解一下那隻銀行股「抵買」?未來升值潛力如何? 撰文:劉美儀、羅仲軒

事實上,過去數月銀行股隨着大市回落,市盈率已調低,除了滙控(005)、恒生(011)、中銀香港及中國工商銀行(亞洲)(349)外,其他的市盈率都在10倍或以下。已派發業績的本地上市銀行,雖然大部份都盈利倒退,但表現算較預期佳,外界估計全年純利應有反彈。

具注資概念較吸引
證券及投資界人士均認為,按現時市價計,大部份銀行股再跌的空間有限,但大升機會也微。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分析助理董事何偉華認為,市場環境及經濟基調持續欠佳,貸款需求疲弱,整體而言銀行股上升「水位」不多,但個別的升值空間仍可觀,「捧場客」可小心揀選具「持續發展」概念的銀行股,其中擁母公司資本及同系姊妹機構作後盾、具備注資、收購或與總行合作,涉足內地市場的銀行,前景較秀麗,因此中信嘉華(183),及工銀亞洲等,應可看高一線。至於目前市價對帳面值僅得1倍多的東亞銀行(023),協同效益及內地市場策略若可以進一步鞏固,亦值得投資者注意。
兩年前由渣打銀行收購大通零售業務所掀起的一片併購憧憬潮,在追尋併購「明星股」的效應下,股價一度被炒得熱朝天,儘管近期併購傳聞再現,如國浩集團(053)、工銀亞洲等均伺機收購中小銀行,不過,吳玉欽證券副總裁陳昔典相信,即使再有併購交易,要像兩年前以高價成交,恐怕機會不大,買家會爭取在貼近帳面值甚至以下水平購入資產,因此「炒」併購消息而舞高股價的好景難再。

中小銀行積極進取
已公布中期業績的上市銀行,除中信嘉銀及工銀亞洲,純利錄得雙位數字升幅外,餘下只有大新金融增加2.78%,其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盈利倒退。
在當前困難經營環境下,陳昔典指出,上市銀行相較去年表現,半年純利仍錄得升幅,足見銀行股面對逆境的盈利能力不俗。
他認為現時銀行股屬「抵買」水平,特別是拓展非利息收益上表現進取的中小銀行。他認為,破產問題雖令信用卡撇帳率飆升,但無抵押私人信貸,平均只佔銀行整體貸款組合約一成,而且有關現象已浮現一段時期並正在處理中,再大幅變壞困擾銀行業績的機會不大。

協同效益逐漸反映
不過,一歐資投資經理卻認為,銀行股前景黯淡,息差收窄資金又缺乏出路,除滙控等國際化銀行,突破外圍因素的能力較強而值得注意外,其他銀行股都要等待全球經濟復甦才有轉機,本地銀行業務範圍狹窄,相比市盈率已調低至10倍的歐美大行,更缺乏吸引力。
撇開投資角度,銀行業下半年其實亦有一定的增長動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亞洲金融機構聯席董事劉曙明認為,淨息差收窄情況已見底,下半年度有機會較同期擴闊10多點子,本地不少銀行在控制成本上表現出色,協同效益亦會在下半年陸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