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約翰內斯堡這個被稱為「第二屆地球峯會」的國際會議,會跟進十年前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峯會的成果。一些理想主義者或會大聲疾呼這是「最後一次拯救世界的機會」,但其實各方面對會議期望甚低,西方國家領袖更不會齊出席。
這次峯會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組織者根本不想外界稱它為「地球峯會」,因為會議的焦點是除貧;環保問題也會談,但不會像巴西峯會一樣締結一些環保國際公約。
然而在除貧方面,提供援助、貧國與富國之間的公平貿易,歐美補貼農民等與根治貧窮有關的問題,都不在正式議程內。歐洲聯盟提出一些具體的目標和時間表,但美國不願再作具體承諾,亦令峯會難望達成重要協議。
缺乏龍頭是峯會另一隱憂。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早說了不來,各界希望歐洲國家會主持大局,但英國首相貝理雅只會短暫出席,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說因女兒要結婚而缺席;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乾脆說,如果峯會沒有大作為,他也無謂來了。
英國《刺血針》醫學雜誌發表文章,指聯合國機構往往受各國複雜的政治掣肘,落得大而無當的下場,倘要除貧,還須寄望成立新的全球性經濟發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