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成災,如果不是災情慘重,更不是身受其害的話,坦白說,常會形成奇美的景象。城市和鄉村,一下子變成水城水鄉,像威尼斯,像大澳,像江南小橋流水人家,人們乘小舟穿街過巷,別具風情。但洪水為患當然就只能是不幸的大災難了。
水本來是生命之源,人體本身便有很多水,從胚胎開始就在母體水中生長,出世後才着陸,要重新學習游泳,更失去原屬水族的機能。對人來說,水變得危險,但不可缺少,亦常感親切嚮往。人對水,似有望鄉情懷。
《詩經.蒹葭》描寫秋水伊人,宛在水中央,迷茫而優美。不少電影拍水很優異,蘇聯名導演塔可夫斯基拍水景與鏡像最有意境。胡金銓《俠女》不但竹林之戰出色,高僧喬宏飛降時的水光與蓮花,亦是禪意經典。
法國新浪潮的杜魯福和高達早期合拍短片《水的故事》,那年法國很多地方水淹,一對青年男女就在水中央奇趣地邂逅。
去年日本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我最喜歡的段落是水漫陸地,火車在水中行駛,拍出靈界異世之感。最近南韓動畫片《美麗密語》比較沉悶,但拍小漁港男童與貓兒在海邊潛泳,並幻想天上小仙女的情景,清美得很。片中雲層仙境又像水中浮游世界,簡真就是「行雲流水」,亦是「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