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測市勿單看表面

實戰理論:測市勿單看表面

上周在本欄中提及,短期股市的走勢與中長線的基本因素是沒有必然關係的。結果上周之美股及港股雙雙報升,假若投資者受經濟數據差所影響而不敢入市,自然錯失先機,放走了值博率高的入市機會。
近年不少分析員經常提及股市的短期起跌波動是很難掌握的,歸根究柢是捉錯用神,利用中長線因素去看短線走勢。
若股市的升與跌真的可以簡單到利用經濟數據去判斷,數據好,股市就升;數據差,股市就跌,這世上根本就沒有股市輸家,同樣地所有人都是投資專家了。當然,股市的長線表現是會同經濟基本因素掛鈎的,只不過反映的過程會比較漫長,必定會令投資者捱盡「驚風散」才能得到預期的收穫。
筆者絕不是要否定基本因素的重要性,其實過往在本欄中一直強調,捕捉大市走勢一定要從多方面的因素去配合。作為股評人,主要的責任不是簡單地將一些人所共知的市場資訊作總結,然後「想當然」地評論大市應該升或跌便足夠。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本身的經驗與市場觸覺,找出市場上一些隱藏着的不正常現象,從中而探索到後市去向的端倪。同一個消息,在不同的市場情況及市價水平出現,是會有不同的效果的。

艱苦時刻料延至明年尾
5月中大市上試12000點之時,市場氣氛熾熱,經濟數據持續向好,筆者看淡大市,主因是發覺美元疲弱,美國經濟狀況隱藏危機,結果大市在六七月大幅下跌。7月中大市處於低位試底之時,經濟數據持續向淡,會計帳目問題仍不斷出現,U.S.Airway申請破產保護令等負面因素繼續湧現。雖然出現同樣的因素,但筆者卻全力看大市回升,建議的策略是趁低吸納,分段入貨,結果8月份大市能在低位重展升浪,恒指上試10500點水平。
雖然在8月份筆者看好大市,但假若大家問筆者對整體經濟基本因素的看法,老實說,筆者是看得極淡的。從今年第4季至明年尾,勢將是美國與香港經濟環境最艱苦的時刻,股市表現自然令人擔憂。原因何在?下星期再與大家討論。
其實筆者最重要是想指出,在分析市況走勢之時,千萬不要受一些表面徵象所蒙蔽。就算筆者是看淡後市,也可以在短線期間內看好,這就是股評家所應具備的能力。當然,要能做到測市準繩,實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巧,詳細方式過往已在本欄述及,大家大可重溫印證。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