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快將以「零售方式」在香港推出,傳媒最近亦多了有關基金知識方面的介紹。然而,各類介紹之中,卻出現不同形式的策略劃分,有時令讀者不知所以。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現時就連「對沖基金」也沒有統一的定義,對沖策略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歸類,就甚為正常了。
然而,對沖基金的策略及其相關風險,是每個投資者認購基金前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未能清楚界定有關策略的類型,自然不易就風險作出評估。
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最佳的分類方法並不是單看名字,而是就不同策略的性質分類。
以下3種性質分別方法,大致上可涵蓋現時流行的各種對沖基金:
(一)方向性策略(Direction):
類似策略以捕捉方向為主,基於「看好」或「看淡」的觀點來制訂對沖策略。
(二)套戥式策略(Arbitrage):
對沖基金中有各種不同的套戥策略,例如可換股債券套戥、併購套戥等對沖策略,被視為風險較佳的策略。
(三)波幅策略(Volatility):
基金經理因應市場或個別股份的高低波幅制訂對沖策略。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