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收到很多查詢,內容主要環繞窩輪的到期安排,例如如何得知到期日、最後交易日及結算價的計算方法等。
現時在本地市場公開買賣的認股證大抵有3大特點:歐式﹙即投資者不能在到期日前行使﹚、自動行使﹙投資者不需向所屬經紀發出行使指令﹚及現金交收﹙優點是免卻印花稅,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認股證一般適合作短線買賣,投資者可透過股價短期波動而從中獲利;然而有投資者亦會因為某些原因﹙例如出現零溢價、負溢價的股證﹚而選擇持有股證至到期日,那麼他們便不可不知一些與到期日有關的結算安排﹙以下只應用於傳統認股證、盈息認股證、一籃子認股證等﹚。
1.首先,投資者必須明白,股證到期日並非其最後交易日。很多投資者可能產生誤會,以致未能將股證及時沽出。事實上,最後交易日是在到期前4個交易日。如下圖所示,9184滙控認股證的到期日為8月28日,而8月22日﹙即到期日前4個交易日﹚便是它的最後交易日,換句話說,此股證於23日便會停止所有買賣。
因此,投資者在最後交易日前,便要決定是否願意持有股證至到期日。當然,考慮因素主要視乎正股在未來數日的走勢預測。倘若他們認為相關正股的短期表現只屬一般而考慮離場,則必須在最後交易日或之前決定。
2.投資者最終的投資回報將會取決於股證行使價及最後結算價的關係。在到期時,倘若投資者持有的股證處於「價內」狀態,可收回金額則為股證行使價及最後結算價的差額,而最後結算價是由相關正股在到期前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計算出來。從以上9184滙控認股證的實例中,我們見到其最後結算價將會根據滙控(005)正股在到期(8月28日)前5個交易日(即8月21日至27日)的平均收市價計算,價格必須高於行使價83.88元,投資者才可收取現金回報。最後結算金額將按照見圖公式:
3.如遇上一些如聖誕、新年前夕的特別日子,只有半天交易日,窩輪到期日又有甚麼安排?簡單來說,計算最後交易日並不包括「半日市」,但最後結算價的計價日則包括任何交易日,不論全日或「半日市」。
假設某認股證在今年12月30日到期,而12月24日(聖誕前夕)則只有半天交易。由於推算最後交易日並不包括「半日市」,因此其最後交易日將會是12月19日;而最後結算價的計價日則由12月19日至27日,利用這5日相關正股的平均收市價計算出來。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