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有個中學同學迷上亦舒,一說起亦舒彷彿羊癎瘋發作,馬上嘴角流涎。哇噻,就好像跟倪大姐有段忘年戀。
也難怪,那時她實在是萬人迷。看過她早期的短篇小說《杏花吹滿頭》,竟借用韋莊《思帝鄉》當中一句來標題。這點舊學修養,當然不是眼下一幫新潮才女所能企及。說文字功力,她們亦當真落後於八千里外,正牙牙學語。亦舒在《明報》寫的方塊短文最棒,有個編劇,前輩倒冷笑道:「亦舒就光有三百字的才氣。」我不同意。
憑三百字的才氣,哪能一口氣寫出數以百計的長篇短篇小說?那天在一家書店,就赫然發覺她的《小紫荊》,高踞文藝書的熱賣榜首。當下決定要探究一下,她這部新作幹麼這麼受歡迎。才二百多頁,兩天裏就斷斷續續把它看完了。這個長篇我敢說肯定不是她的一流作品,對,讓我很失望。
《小紫荊》該是個充滿倫理溫情和浪漫色彩的的故事,可男女主角好像各蹲在南北一極,說是談戀愛,倒八竿子打不着邊兒。亦舒的技巧還是一貫,以對白為主,對白佔了八成篇幅。卻嫌俏皮話太多,書袋掉得太多,有時跟人物的身份不搭調。例如一個廚娘居然會說「君子愛人以德」,哇噻。
看來我該請教那老同學,倪大姐究竟有哪幾部長篇出色。眼下這部可真像個肥皂劇:那肥皂並非香皂,倒是帶着刺鼻氣味的藥水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