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001)及和黃(013)業績表面勝於預期,但期指市場並無反應,顯示出市場相當審慎,不是單看盈利數字便出手。長實及和黃基本上都是資產主導股價的公司,特殊項目相當重要,既然3G陰影未除,仍有撥備可能,依然維持偏淡的看法。至於恒指仍是以10600為阻力,應至少有一次短線調整。
近兩日談及工業股的價值,仍是有點意猶未盡,這些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展開了一個大升浪,到現時已有點無以為繼之感,但筆者認為這個資金流向在稍後又會再來。要扭轉一般投資者的喜惡,是需要一段極長時間,今時今日有很多人非5大藍籌不買,他們根本不會費工夫去考慮工業股,不過投資潮流最終仍應會感染這班保守的傳統投資者。
且香港的通縮期應比外圍更加漫長,以本地市場為主的公司,中長線只會是炒上落而已。香港與南中國及澳門的關係只會愈來愈密切,物價水平是會受本地消費者選擇外出而拉近,加上本地企業文化,仍是停留在鬥平思維,但求收入可以彌補浮動成本已十分高興,割價競爭又引發緊縮開支的連鎖反應,如果企業思維不改以高質增值服務作手段,通縮實在可以無了期。
早前除牌機制引致滿城風雨,但對投資者保障的工作,實在做得不夠完善,寶途(585)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先例,寶福(021)不是工業股,淨現金幾億,一陣子忽然要供股。諮詢文件的重點,實在放錯了在整理「市容」,仙蹤處處,也比不上一兩個例子的殺傷力,香港實在不應只忙於追求國際化的形象。
其實難得香港有一批設廠於國內、有相當競爭力的大廠家,還有一大批民企將乘勢而起,如果當局不會再不小心好心做壞事,加強企業資金的監管,不少二三線股應可再高一線,寶途事件沒有引起震盪,在筆者眼中實在是十分幸運。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