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貨內銷零關稅 可創九千新職

港貨內銷零關稅 可創九千新職

【本報訊】香港總商會昨日估計,若內地同意在「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下,實施港貨內銷零關稅,可為本港創造多達9000個製造業新職位,並提高本地生產總值增長0.22個百分點。不過,中港經貿商會認為,該預測數字過份樂觀。
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說,若中港更緊密安排能撇除港製產品銷內地的關稅,預期可減省43億元稅款,並鼓勵供應商增加產量,本港製造業的投資將增加59億元,因此令本地經濟增長多0.22百分點。內地進口商品中約有3%來自香港,關稅降低後,本港製造商在內地進口產品市場的份額將上升,可望升至8.4%,即本地生產值將增加86億元,從而創造最少4500個職位,最多約9000個。他更說:「這些行業所創造的職位將令『傳統工人』受惠。」

港貨定義難界定
總商會又估計,紡織、帽及頭飾、珠寶首飾、以及眼鏡等4大行業,在實施零關稅後最能受惠,食品、皮革和手袋、金屬產品、個人護理和輕便器具、鐘表、以及鈕扣和拉鏈,也可因藉此增加出口。因此該會促請中央和特區政府,在有關會談的首階段磋商中,考慮落實零關稅,希望雙方能於本年底前達成結論。
不過,中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說,上述推論只屬理論研究性質,據他們曾跟外經貿部官員接觸,雙方始終認為很難界定香港公司和香港貨品的定義,在運作及執行上有一定困難。他認為研究人流和資金流更緊密安排,方便內地人士來港營商,以及內地公司來港上市,將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