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杏葉因被視為具有預防腦中風及改善記憶功能,近年大受歡迎,但美國一項學術研究顯示銀杏葉對改善記憶、集中力等腦功能全無幫助,遂令人關注健康食品的有效性。對於銀杏等在港不受監管的健康食品,消費者委員會及部份醫學界人士都認為,當局應盡早立法監管。 記者:梁洵瑜、謝穎詩
消委會在今年首七個月收到五十四宗有關健康食品的投訴,主要涉及不滿產品質素、食後不適、標籤不清楚等。該會研究及普查部首席主任劉燕卿稱,若有關銀杏的產品說明指可改善記憶,但實際上卻無效,理論上違反了商品說明條例,故政府應立法監管。
根據外電報道,美國麻省威廉斯敦威廉斯大學(WilliamsCollege)心理學系及佛蒙特州本寧頓記憶診所,把二百零三名年齡六十歲以上腦功能正常的長者,分兩組進行實驗,一組每天進食三次,每次四十毫克的銀杏葉精華,另一組則進食沒有任何療效的安慰劑,為期六周。
研究人員測試上述長者的腦功能表現,包括記憶力、學習能力、集中力、注意力及語言能力等,並會諮詢長者的家人,發現長者們在日常生活沒有轉變。負責研究的PaulSolomon表示,結論顯示銀杏葉對腦部功能並無任何幫助。該項研究刊於最近一期《美國醫學會學術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內。
本港中醫師公會主席關之義表示,銀杏葉有助改善腦血管的研究仍在實證階段,但本港未有監管健康食品,所以市民進食前應先諮詢醫生。
健康食品維特健靈健康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曦齡稱,該項研究實驗時間只有六周實在太短,一般需時三個月以上。她又指出,德國早年已證明能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腦中風及改善記憶,並把提取其有效成份總黃酮、銀杏內酯及內酯標準化,即多少成份才具效用。她認為健康食品也應效法西藥,採用良好製藥標準來製造。本港市面上健康食品種類繁多,其中以銀杏葉、月見草、大蒜及金絲桃等製成的健康食品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