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尊貴又獨特的美食烏魚子,是烏魚的卵巢。人們捕魚後,剖腹取子,鹽漬、曬乾、壓扁。原來有兩個竅門:──
(一)必連着少許烏魚肉,以證貨真價實,不是湊合。
(二)處理時備有豬腸衣,一見哪有破洞,便撕貼一番,補漏用。等於幫它做facial。天衣無縫。
烏魚子製成乾貨後,橢圓形厚片的「大腳板」,便很登樣。吃時把身上一層薄膜挑開撕下,炭火微烤至變軟冒泡焦香……
烏魚子一般是暗紅色的。
聽人說過「血子」。可想而知必帶較鮮豔的紅了。而這「血子」也有兩個說法:──
(一)抓烏魚時牠急了,掙扎反抗,血都流進卵巢中,那麼曬後便變鮮紅色。味道較腥,受不了,也比較便宜。
(二)「血子」是難得的貴重之物,不但亮麗,而且那血大補,乃坐月子的產婦佳品。
看來,身價貴賤、功效、優劣,味道好壞,視人對它的需要而定。你要它,你愛它,就是尊榮。否則貶為次貨。有些傷口是神聖洗禮;有些是地獄烙印,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