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所有文藝團體及項目都必須符合「中央文化思維和發展策略」,才能得到資助?一些另類及邊緣文化藝術活動,如人體美術、地下搖滾樂,或者諷刺時弊的政治漫畫及雕塑創作等,是否就不可能得到政府資助呢?
打着改革的旗號,上任才一個多月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正策劃大刀闊斧,重組本港的公共文化藝術架構,將文化政策大權收歸民政局,而這場改革被文化界人士稱為「特區文化大革命」。
無疑,現時本港的公共文化藝術行政管理分散,架構和職能架床叠屋,改革在所必行,政府要精簡架構、理順權責、提高效率和節省開支,相信全港文化人都不會反對;但是,令人震驚和憂慮的是,今次提出的改革思路,是要求將來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必須「體現中央的文化思維和發展策略」!
甚麼叫做「中央文化思維」?是董建華的個人思維,還是北京的中央思維?一個社會的文化藝術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由土壤,百花齊放,讓文化人在沒有禁區、沒有束縛下自由發揮創意。香港過去數十年雖然被人稱為「文化沙漠」,文化藝術事業不算發達,但慶幸還能夠有一片自由的土地,政府從來沒有要求大家要服從甚麼「思想」和「主義」,因此,如果按照提出的改革思路,本港的文化事業將會面臨歷史大倒退。
文件建議將文化藝術活動的撥款權全部收歸民政事務局,或其授權的組織統籌處理,但卻沒有清晰列明準則,令人擔心政府會透過撥款資助來箝制文化發展。日後,是否所有文藝團體及項目都必須符合「中央文化思維和發展策略」,才能得到資助?一些另類及邊緣文化藝術活動,如人體美術、地下搖滾樂,或者諷刺時弊的政治漫畫及雕塑創作等,是否就不可能得到政府資助呢?
此外,將來所有公共場館的使用權都收歸民政局管轄,法輪功和支聯會這類不受政府歡迎的組織及其主辦的活動,相信就難以租用公共場地進行了。
透過金錢資助及行政管理,將文化藝術發展統一於「中央文化思維」之下,這是何志平主導這場「特區文化革命」的要害之處。歷史教訓不能忘記,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學」,抑壓了幾千年文化發展;文革時代,江青下令所有文藝創作都必須服從毛澤東思想,結果全中國的舞台上只剩下八齣「革命樣板戲」。我們絕不希望看到,幾十年後,香港的文藝園內百花凋零。
(圖)何志平策劃「特區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