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淹死新聞 - 麥飛

資訊淹死新聞 - 麥飛

很多讀者投訴:「那個富商女友珠胎暗結也算頭條新聞嗎?」、「這宗明星分手新聞,會比失業率消息重要嗎?」投訴的人犯了一個共同錯誤,把報章上的「文字」當作「新聞」。
打從《壹週刊》創辦那天開始,「新聞」便出現了孖生兄弟——「資訊」。「新聞」首重報導事實真相,以對社會影響衡量消息重要性,報道過程注重操守和道德,強調公信力。
「資訊」是偽裝新聞的「商品」。生產「商品」並無道德可言,不論是含重金屬的減肥藥,或是置人於死地的香煙,只要有利可圖,便「應該」大量生產。「商品」以市場為主導,市場愛自殺,便送市場去死;市場愛「露點」,便不惜偷拍滿足慾望。當受到抨擊時,「資訊生產商」會卸責地說:「是市場有需求,我們才生產。」將責任拋進「雞先還是蛋先」的無盡循環中。資本主義社會裏,生產商品是天經地義的事。
許多人批評報章雜誌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小事化大,錯把「新聞標準」置於「資訊商品」之上。在「資訊商品」面前,銷量是唯一的神聖標準。「真相」只是包裝,沒有銷路的「真相」,是毫無意義的,娛樂性才是至高無上。「商品」從來是無中生有,誰說要看陳寶蓮的遺體照?沒有「小事化大」的商品,何來推廣?
不少「資訊商品生產員」犯了同樣的錯,誤把自己當作「新聞工作者」,高喊「新聞自由」;「內褲生產員」有生產內褲自由,但沒有當街偷窺裙底,收集設計樣本的自由。「新聞」早被「資訊」淹死,大家只能在哀悼之餘,繼續追逐「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