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地鐵(066)的將軍澳支線正式通車,居於該區的朋友往返其他地區將較以往方便,筆者好友Chris正好居住於將軍澳,她問筆者將軍澳支線正式通車,地鐵載客量因而增加,必有助地鐵未來的盈利,現時可否趁機吸納?其實不止Chris,近日不少朋友亦因將軍澳支線通車,詢問筆者可否吸納地鐵。
將軍澳支線通車後,地鐵載客量必會因而增加,本應對其盈利有幫助,但由於該支線投入服務後,該段路線的折舊及利息支出亦開始在帳目中反映。在通車初期,地鐵整體載客量增幅不會太大,估計增加的車費收入暫不足以蓋過該段新路線的折舊及利息支出,因此將軍澳支線通車的初期,反而會增加地鐵負擔,其盈利非但不是增加反而是減少。
地鐵雖然提供交通運輸服務,但其主要收入卻是來自地產業務,剛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地鐵的經營利潤為24.32億港元。「車務運作」及「車站內其他業務」的利潤合共為7.03億港元,僅為經營利潤的29%,其餘71%則來自「租務及管理」與「物業發展」,當中「物業發展」利潤為13.14億港元,高達總經營利潤的54%,可見車費收入並非地鐵的主要收入,地產才是其重要收入。順帶一提,既然如此,何不在現時經濟惡劣之情況下,略為減低車費?
由於地鐵7成以上的收入是來自地產項目,與其他公用股的收入來源頗為不同,反而與地產股更加相似;此外,地鐵所持的地產組合大都是地鐵沿線的優質物業,故某程度可謂與優質地產股,如新鴻基地產(016)較為相像,因此股價走勢亦較為同步。附圖是地鐵、中電(002)及新地由年初至今的股價表現。圖中可見,地鐵雖然略為跑贏新地,但基本上它們的走勢頗為一致,反而跟中電橫行的股價毫不相像。此外,圖中明顯地反映地鐵股價與新地的股價相互性較強,故此在地產市道欠佳、地產股反覆偏軟的時候,便不要誤以為地鐵是公用股,可以不受拖累。
地鐵股價表現雖與優質地產股相近,但由於它所持有的地產組合不似一般地產股,有大的槓桿效用(此點頗長,留待日後再談),故在地產市道轉旺時,地鐵的升幅亦不及其他地產股。
地鐵由5月12.1元下挫至7月9.55元止跌回升,而反彈此跌浪的0.382、0.5及0.618水平皆密集於10.5至11.2元間,其250日線暫處10.65元,進一步加強該區阻力,相信短期若無重大利好因素(如與九鐵合併之類),則宜趁逼近此水平回吐。
電郵:
譚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