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庸生學速算反混淆

資庸生學速算反混淆

【本報訊】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史丰收速算法只適宜資優學生學習,若學生平日只可勉強追上功課,則學習史丰收速算法可能弄巧反拙,倍感混淆。有資深數學教師則表示,速算在數學領域中只佔很小部份,運算速度快,不等於數學能力好。

打破傳統進位計算
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指出,現時坊間常見的數學訓練方法有三種:公文數學、珠心算和史丰收;公文數學透過很仔細的步驟,重複操練,適合初學和進度較慢的學生;珠心算利用中國算盤原理,進行心算,運算速度相當快。
史丰收則打破傳統由個位、十位、百位等從右至左的進位方法,改為從左至右進位,彭智華表示,學生甚至可從算式中「看到」答案,「你㩒計數機都唔夠佢快」;但在學校,學生必須採用傳統運算方法,並列出各個步驟,因此,若學生本身數學根底不厚,學了史丰收後,可能產生混淆。
他指出,倘學生數學成績突出,則多學一個方法,對自己多一個挑戰亦無妨,而且史丰收也有助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和集中力。

快速不等於數學好
資深數學教師黃克廉表示,對大部份人來說,數學只是訓練腦筋的一種方法,日常生活中很簡單的運算已足以應付,因此學習速算法的實際作用不大;學生大可一試,但須明白數學尚有其他內容如空間掌握、邏輯推理、解難思考等,數字運算只佔一個很小部份,不要以為運算速度快便等於數學能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