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系講師 蔡子強
上周五,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為免出現角色混淆及「吃力不討好」,決定辭去立法會「八黨聯盟」召集人職務。
八黨聯盟包括民主黨、民建聯、自由黨、前綫、港進聯、民協、職工盟、及早餐派八股政治勢力,在九八年年中第一屆立法會選舉後成立,目的是為了回應選舉期間,選民及輿論表達對金融風暴後本港經濟出現滑坡的憂慮,當時聯盟便向政府提出過退稅、減差餉等振興經濟的方案,部份獲得政府採納。
到了二○○○年中,八黨聯盟再就本港空氣質素問題達成共識,向政府施壓。到了近年,則集中在一些紓解民困措施,例如凍結公共事業加價,及政府自己的收費等問題上,與政府討價還價。
熟悉政圈的朋友,打從田北俊及曾鈺成被委入行政會議那一刻開始,看來都知道這是必然的結局。董特首邀請兩位黨魁入閣,為的是理順行政立法關係,如果此着之後,立會八大黨仍然團結一致,處處與特區政府對着幹,封殺政府,豈不是「枉作嫁衣」?
雖然如此,基於兩個原因,筆者認為八黨聯盟不會就此解體。首先,八黨聯盟過往曾為市民作過一定貢獻,如作出過退稅、減收差餉、改善空氣質素、凍結公共交通收費等建議,並為政府所接納,亦曾凍結過政府多項收費,如果今天自由黨及民建聯貿然退出聯盟,甚至令之瓦解,戲劇化收場,市民或會感到兩黨「見利忘義」,輕易被當權者「招安」。所以兩黨犯不着冒這風險。
更重要的是,問責制及執政聯盟都是新生事物,兩位黨魁現階段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仍未摸清楚自己在內閣中的角色及影響力,曾鈺成便不止一次「打定退堂鼓」,說不排除未來若發現無大作為,或與黨立場嚴重衝突時便退出。維持八黨聯盟,對兩黨來說可謂「進可攻,退可守」,萬一兩黨在內閣中情況不妙時,不但能以此討價還價,一旦不幸要退出內閣,還能為自己保留一個戰略上的退卻後廊,待機反攻。
但無論如何,新加入行政會議,在未摸清形勢前,為了向董特首及一眾司、局長表示友好姿態,田北俊辭去立法會「八黨聯盟」召集人職務,最自然不過。另外,可以想像,兩黨在八黨聯盟內將轉趨低調,與其他六黨保持距離,盡量避免在任何新的議題上與其他六黨取得新的共識,團結一致,共同採取新的強勢行動。八黨聯盟因此將轉趨低調,進入冬眠期。
八黨聯盟有否機會東山再起,端視乎兩個因素。首先,自由黨及民建聯兩黨在管治聯盟內是否如意,能否有所作為;第二,則是特區政府的民望如何。如果兩黨在管治聯盟內都是無大作為,而特區政府的民望持續低迷,甚至民意在一些議題上,與政府有尖銳對立情緒,八黨聯盟乘時再起的機會也愈大。二○○四年立法會選舉前後,尤其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