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的邊界 - 吳靄儀

兩制的邊界 - 吳靄儀

在新人口政策上,香港特區的邊界應有甚麼意義?特區政府對「兩制」之下的邊界概念和作用沒有仔細想清楚,了解含糊,態度也隨之而飄忽,忽軟忽硬,應硬忽軟,應軟偏硬,不知進退,為香港製造了不必要的麻煩。
應硬的是在制度上企硬,包括法制、人權、自由、公共行政文化、民主決策過程等,這是香港最寶貴值錢的優勢,是內地社會很長時間內難以追上,樂意長期利用的,但我們卻能夠在一夜之間自毀長城。應軟的是人口往來、貨運流通、邊界兩地增強合作,包括過關的方便快捷、多次出入證件容易辦理,無論探親旅遊、學術商務交流,都以方便為主。
制度邊界硬、往來邊界軟,兩者是必須並行的。特區政府在制度上堅守原則,香港及國際人士就不必擔心增加及方便來往流動,會令香港大陸化。在原有制度穩固保障之下的兩地合作,是最有利香港經濟發展的方程式。
但是特區政府卻採取了制度邊界軟、往來邊界硬的最不利香港經濟的做法,在制度上不停妥協、不停大陸化,以至香港的最大優勢不停削弱,例如釋法事件,就是硬要強調香港法制和法律要與大陸政治架構掛鈎。同時,在人口來往上卻採取了比殖民地政府還要僵硬和嚴苛的方針措施,大量浪費公共資源在維護這些效益成疑的方針上。
如果特區政府這個態度不改變過來,香港特區制度經濟都會交纏着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