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任後大力推動公共交通減費的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將要面臨巴士公司的反擊。據悉,各巴士公司正積極研究要反客為主,反建議政府掏腰包資助市民交通費,向市民提供交通津貼。
儘管地下鐵路、九廣鐵路及巴士公司近期已相繼推出票價優惠,但政府與公共交通機構就削減票價而進行的攻防戰仍未結束,雙方短期內仍要打一場硬仗。據悉,廖秀冬在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力支持下,仍會力爭公共交通機構須有實質的減價,而巴士公司則積極部署要把政府拖下水。
一名了解情况的商界人士說:「政府掛在口邊說交通費貴,又說與市民共度時艱,咁就請政府先由自己荷包掏出錢資助市民乘搭交通工具。」
他說,商界現時並未有完整的方案,但稍後會與政府先從原則性探討建議可行性。他形容商界明知政府會抗拒這個反建議;尤其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已經不斷「呻窮」,要政府掏腰包絕不容易。他承認商界這一着,旨在令市民明白政府「口惠而實不至」,以免市民把矛頭完全指向公共交通機構。
除了面對商界不滿,廖秀冬在內部亦有壓力。據悉,多位局長在內部會議均曾經表態,不同意廖高調促請公共交通機構減價。局長有兩方面的擔憂:一是擔心政府干預市場;二是現時政府財政緊絀,倘現時高調要交通機構減價,日後政府要加費將更難開口。
儘管如此,廖秀冬背後卻有強大後盾。董建華已把削減交通費列為政府優先處理題目之一。根據政府內部最新評估,交通費偏高乃當前市民最關注的三大課題之一,而廖秀冬過去一個多月的公開言論,令市民期望增加。
有了解情况的人士形容:「政府擔心鐵路、巴士公司現時提出的優惠,未能滿足市民的要求。假如無法令公共交通機構減價,廖秀冬將會被斥開空頭支票,而整個政府的民望難免會被波及。」換言之,政府內部仍然爭取公共交通機構削減票價。
支持政府推動削減交通費的人士並反駁,交通運輸機構擁有專營權,不能與一般商業公司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