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見一個的士高廣告這樣寫道:入場費每位若干,含飲料。
「含」就是包含,包括在內的意思。一方水土有一方用語,香港的士高卻絕不會用上「含」字。不管甚麼廣告,也都絕不會「含」。內地對這個字,倒情有獨鍾。滬友李純恩在他的新書《遊四海》裏說,「邊防檢查入境登記卡」上,有「中國公民(含港澳台)填寫」一行字。
我說,你一見「含」字,就可知一身已在大陸,五體讓祖國緊緊含住了。香港人不愛用「含」字,是因為本地粗話有幾句是含「含」字的,說起來聽起來寫下來都殊不雅。章回小說裏有「含鳥」一詞,那當然是粗話。《金瓶梅》裏鄆哥罵王婆拉皮條,是做牽頭的老狗肉,王婆馬上反罵他是含鳥猢猻。
說來含鳥猢猻今天正多的是。讓勞苦大眾含辛茹苦光吃閒飯的公僕,為政含含糊糊的低能領導,都屬於含鳥猢猻。誰不企望他們提早含殮。難怪政府公文不見用「含」字了。
不過我們用字遣詞,亦實在非一國兩制不可,皆因香港儘管跟大陸一水之隔,差別卻有若天涯。豬朋某有一次在卡拉OK跟四個三陪女開玩笑,問給一千塊讓她們分,每人該得多少。一個三陪女含笑道:「二十五!」答案該是二百五才對,可「二百五」有「十三點」的含義,在內地是流行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