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聲稱「任何有關伊拉克的政策」,他仍未下決定;但這幾個月來,白宮官員大談伊拉克政權轉移,很難令人相信美國不會出兵。只可惜,布殊總統和很多人士似乎過早認定,開戰是最簡單直接且無可避免的解決辦法。
很多評論都提出種種理由支持美國出兵,例如薩達姆殘殺國民,手段歹毒等等,這確是事實。不過,殺害國民的殘暴政權,世上多的是。美國的盟友土耳其就以武力鎮壓境內庫爾德族人,跟伊拉克沒有兩樣。
有人提出,若伊拉克成為民主國家,可成為其他中東國家的模範,此說似乎言之成理,但未免將民主體制的移植和落實,看得太輕鬆平常。況且,正如前美國上將津尼(AnthonyZinni)指出,流亡國外的反對派往往只是些「穿華服,戴名表,長居倫敦的傢伙」,未必可維持國家團結穩定。
更麻煩的是,伊拉克的庫爾德族人一直要求自治,什葉派回教徒又與薩達姆政府為敵。一位國防部官員就曾對《華盛頓郵報》預言:「幾乎可以肯定,美軍攻打伊拉克,最終必會演變為與庫爾德族和什葉派戰鬥」。
雖然美國國民大多以為今次是民主之戰,但多數阿拉伯人必然認定,戰爭純屬美國率先挑動。若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又容許埃及、巴基斯坦和沙地阿拉伯的親美政權繼續獨裁統治的話,則無論美國開戰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阿拉伯人肯定嗤之以鼻。要是薩達姆有份參與策動九一一,美國確有理由報復,但目前尚無有關證據。剩下來最有力的論點,就是阻止伊拉克繼續發展大殺傷力武器。
不過,假如必須以開戰來阻止武器擴散,將來華府肯定疲於奔命。美國不但要對付伊朗和北韓這些有意發展核武的國家,更要提防印度、巴基斯坦和俄羅斯。當中以巴基斯坦的風險最高,穆沙拉夫政權並不牢固,加上政府多年支持塔利班,軍隊及情報組織肯定有不少人認同阿爾蓋達組織。巴基斯坦的核武技術落入恐怖分子手上,並非不可想像。
相反,薩達姆就算擁有核武,大概也不會向美國發射,因為這樣做幾乎肯定自招滅亡。那麼,伊拉克會否將核武交予恐怖分子?這也不大可能。首先,一個國家通常不會輕易放棄研發成本高昂的軍事技術。而且若有恐怖分子動用核武,伊拉克自然是頭號嫌疑犯,很可能成為報復對象。再者,阿爾蓋達本就厭惡不實施神權統治的阿拉伯政權,有可能在攻擊美國之餘,一併攻擊伊拉克。
推翻薩達姆獨裁統治固然是好事,但向一個並未持續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宣戰,理由似乎欠充份。一旦開戰,美國將要獨自承擔大部份不能預見的後果,加上缺乏歐洲支持,沙地又不讓美軍進駐,攻打伊拉克的任務更艱巨。要是伊拉克軍隊並未一下子潰散,美軍可能被迫捲入人命風險和政治風險甚高的巷戰,薩達姆更可能豁出性命,動用所有大殺傷力武器。
此外,北非與東南亞之間有不少專制統治的阿拉伯政權。美國一旦出兵,無異在這片土地澆上汽油,挑動仇恨。美國攻陷伊拉克,可能激發埃及內亂、巴基斯坦原教旨信徒起義、印尼教派武裝衝突等,無人知道後果多嚴重。
戰爭是大事。向一個並未威脅美國或任何人的國家開戰,更不可等閒視之。就算主戰派認為攻陷伊拉克「易如反掌」,也應視此為最後一着。正如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阿米指,主動開戰「既不符合美國一向的國策,也非理想國策」。美國及盟友有時或須背水一戰,但伊拉克不是適當地點,現在也非適當時候。
美國凱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DougBa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