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學家馬綺文表示,年輕人藉玩Line及ICQ去結識朋友,發展社交活動,其實頗為危險,因為雙方從未見面,僅憑電話中的交談,難以清楚了解對方的為人,並會錯誤地認為對方是信得過的人,放鬆防線,若對方存心行騙,很易中計。
她建議家長應多留意子女有否玩Line的習慣,並向子女解釋其實有很多的正常途徑結交朋友,玩Line只是其中一種。
馬綺文又說,若潮流興玩Line及ICQ,小孩不想在朋輩中被排擠,亦會熱衷此玩意,認為只是與對方電話中交談,不需正面接觸,有安全感及幻覺,若對方傾得來,會幻想對方可以成為自己的知心好友,但彼此根本沒見過面,信任感其實很薄弱。
她個人不鼓勵青少年玩Line,但也不贊成禁止,但家長應多留意子女,多與子女傾談,教曉子女如何分辨朋友是否值得信任。
她又說,若Line友要求見面,也不必抗拒,但須留意以下各點:
(1)相約對方在公共場合會面,找朋友相陪;
(2)若對方提議去其他地方,最好拒絕;
(3)出門前通知家人會去何處,帶同手機,與家人保持聯絡;
(4)不要首次見面便與對方有親密的行為,想好一旦對方向自己侵犯時如何自救。
本港現時玩Line主要透過兩種途徑:
(一)透過報章雜誌上的玩Line友廣告申請入會;
(二)亂打亂撞,遇有異性接聽便「打蛇隨棍上」,撩對方聊天。還有一種是透過友儕間各自的聯絡電話傳來傳去,實行大兜亂來玩Line。
玩Line在本港曾一度成為熱潮,其後才漸漸被電腦ICQ取代,但玩Line仍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