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不少外國網上交易商進入香港市場,希望藉着第三代終端機的出現,盡量利用資訊科技來減省營運成本,以開拓香港或內地市場,但經歷了科技股泡沫的爆破,以及911事件之後,港股成交大跌,就算傳統經紀行,也未必有足夠生意額來維持生計,何況一些新加入的網上經紀,結果不少網上經紀易手或者結業。
對於某些大型網上經紀來說,改變策略是其中一個生存辦法。最近筆者在電台節目訪問之中,有幸與嘉信理財的其中一位負責人傾談,使筆者進一步了解網上經紀的運作。
嘉信理財是美國其中一間最大的網上經紀,在全球不同的地方都有辦事處。不同的地方,要成功的話,都要有些本地化的元素,提供本地股票交易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是現在港股低迷,這種策略似乎未必能為公司提供大量盈利,反而提供傳統的美股及美債買賣,客人更易受落。
在香港,不少港股網上交易已由銀行所奪去,但是談到美股及美債交易,只有極少數的經紀行及銀行才可以買賣,而且所需的最低交易金額及費用亦較多,反而來自美加的經紀,在這方面較有優勢,除了他們對美股交易有深厚經驗外,與他們多是折扣經紀有關,而且利用網上交易,交易金額及佣金都會較低,令到小投資者有能力參與。為何投資者會有興趣買賣美股?明天再續。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