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產商飢不擇食

大地產商飢不擇食

香港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 林本利

居屋申請數量創新低,顯然與居屋定價僵硬有關。筆者早已呼籲房委會以市價將居屋清貨,跟私樓正面交鋒。須知不少現任和退任房委會成員,包括前主席,現已為大地產商服務。政府若不變陣還擊,繼續被大地產商牽着鼻子走,只會自取其辱,想賣居屋幫補財團亦被封殺。
去年筆者收到人口普查的初步資料,發覺香港人口增長全面放緩,但公營和私營發展商卻仍舊大量興建房屋,便隨即發表多篇文章,呼籲打算置業者要三思,不要被政府及發展商欺騙。
過去一年,人口增長持續放緩,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人口只增加了四萬多人,但新樓落成量竟有九萬多個,人口總數只有六百七十七萬人。出生率更是全球最低,經濟困難已影響市民生育決定。
現時全港永久性房屋數量為二百三十多萬個,但住戶數量只有二百一十萬,即房屋數量較住戶數目多出二十多萬個。未來兩年,尚有超過十萬個公屋、居屋和私樓單位落成。經濟不景,人口增長大幅放緩,加上龐大的供應量,除非政府改變偏幫發展商的政策,不然樓市將繼續尋底,加深小業主對政府的不滿。

樓價回到十年前水平
最近地產發展商趁房委會出售居屋前,大幅減價爭取買家,長實更推出優惠吸引未滿兩年居屋業主「跳槽」。由此可見,樓市已接近全面崩潰,發展商繼利誘單身和年輕人士買樓後,現時更延伸到月入萬多元的居屋家庭,實行大小通吃,已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
過去兩年多,即使特首宣布八萬五不再存在,銀行減息至歷史新低,樓價依然沒有起色,每個月繼續以百分之一的幅度下跌,兩年多已跌去超過兩成。那些購買居屋、向政府申請置業貸款,或者向發展商申請二按的買家,早已加入負資產行列,手上物業資不抵債。
樓價屢創新低,現時樓價已回到九二年前的水平(參考中原指數)。負資產家庭相信有三十萬,當中包括十萬個向銀行或發展商貸款的業主,近十萬個夾屋和居屋業主,以及近十萬個向政府申請置業貸款的業主。這還未包括那些已申請破產或向親友貸款還樓債的家庭。
政府打算每年出售四千多個居屋,但每年便有千多個居屋業主把單位以原價退回房委會,數字還會上升。即使近期銀行推出十成,甚至十成四轉按服務,負資產業主亦情願破產避債,四年後脫身。總好過繼續持有不斷貶值的負資產物業。
故此筆者再三呼籲那些有意置業的家庭,不要被發展商誤導,為了貪圖小小優惠而以高於市價購買新樓,未入伙前物業已變成負資產。
政府若想挽救樓市和經濟,必須放棄打擊二手樓買賣的政策,筆者會另文提出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