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聽阿城說為了買一塊地,建設他的「百工會」基地,還欠人家債。
在文明而高科技的年代,「百工」講究手製?愈活愈回去似地。毛主席曾訓誨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道理今天用不上。人就是「一怕苦,二怕死」,才有諸多發明。怕吃苦受罪,所以有各種減輕勞累供閒適躲懶的設施和用具。怕死,才推動醫療和延壽的深究。
若百工回歸到人手,不知是生活水準的退步?抑或藝術上的進步?
不過他很詳盡地道出一種雕塑的方法,叫「失蠟法」(一聽還誤會是「希蠟法」,洋人的心得)。
原來乃中國古法。
蠟雕因材料容易掌握,可精細至連手掌紋理亦見,雕好蠟像後,用灰土給蒙上蓋好,上下各留一孔洞。待得灰土乾了,便加熱把裏頭的蠟燒融,自上下孔洞流出,這樣便呈一空心,再灌注東西(如各種金屬),完全冷硬時,像也鑄成,便把灰土打破,砸爛外層,露出實物作品。
——因只能做一個,世上無雙,所以珍貴。其實最珍貴的是那份「心意」。現今連人亦可複製,誰重視「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