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連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快將出台,報載問責局長唐英年走馬上任後,頻頻約見資訊科技界團體,共商大計。據說,唐氏在會面時只重申舊有政策,未見新猷,對於業內的建議,也未見積極回應。看來,唐氏對資訊科技界的東西,未見有甚麼大興趣,對於較深入的問題也似乎認識不足。
這也不是壞事,至少比貿然推行「倒行逆施」的政策好一點。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眾商會爭取表現的最佳時刻,事關新官上任,對行頭不清楚,用商會名義發表的資訊科技藍圖等,將起一定作用,大有機會獲新官青睞。聽聞,一眾商會均會於短期內公布資訊科技藍圖,作為業界一分子,此舉是獲得肯定的。
不過,筆者對眾商會能夠提出既宏觀又具體的政策綱領有保留。筆者一向關注眾商會動態,但從未見過一套具完整理念的政策綱領,能夠從資訊科技套出宏觀的資訊社會發展,及微觀地審視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一般而言,商會多提出從業界利益出發的措施,離不開鼓勵企業和政府應用科技(即增加生意機會)、政府多外判工序(同上),或制訂資訊科技專業化(籠絡會員)。除了較專門的商會外,其餘的都分別不大。
說實在,筆者也沒有甚麼藍圖明燈。不過,在現今經濟環境下,資訊科技更應發揮功效,在減低營運成本,加強競爭力方面着手,對象包括政府和商界。這些獻計,需要在業內良久的有志之士,以獨立身份為政府提出方向,再讓政府以政策落實。
換個話題。過去的科網狂潮中,除造就一眾科網泡沫股外,也造就一批科技高層人員,創造出一些有趣得很的職位銜頭。
近日得知,原來電訊盈科有一個職位叫ChiefKnowledgeOfficer,簡稱CKO,工作範圍是甚麼,筆者無從得知,但一定與Knowledge有關,但難道CFO和CTO便與Knowledge無關?同理,筆者知道有公司設立ChiefCreativeOfficer,望文生義,CCO當然要比CFO和CTO更具創意,但事實上,此君乃高級銷售員一名。
有一段時間,網上私隱問題甚囂塵上,有錢做公關的企業,也會招募名為ChiefPrivacyOfficer(CPO)的人士,相信做秀的成份較高。同樣,一家有不少生產廠房的企業,請了一名SustainableDevelopmentManager,皆因可持續發展有其公關價值。
說到底,銜頭只是門面工夫,君不見科網狂潮下四處都是CEO(或稱e-CEO),也代表不了甚麼,最終還是要講實力的。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