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要檢討的入境政策還有傳統的對大陸入境者和外地入境者待遇不同,例如香港人的外地配偶、子女(包括領養子女),一般都不難獲得批准入境居住、工作、上學,但內地配偶和子女就咫尺天涯。田北俊議員指「歧視」內地專才當然有理,因為外地人可申請來港工作而內地人不能,但他對「歧視」家庭成員入境卻略去不提。
特區政府的人口政策不是指應全面檢討不公平的限制大陸入境者的政策,而是另有目標的,雖然這個目標還是半吞半吐。說得好聽,可稱為「如何改善人口質素」,大意指香港目前種種經濟問題——例如高失業率、高福利開支、消費疲弱、經濟呆滯等等,一大原因是人口結構問題,太多低教育水平、低技術的人口及老化人口,不夠高質素人口去推動工商業。
本來,提高人口質素的主要方法是加強教育,但特區高官明確表示,「人口政策」要跟教育政策分開。結果,剩下的「提高人口質素」的方法,其實就是耳熟能詳的兩大途徑:一是增加輸入「高質素」內地移民,如各方面的專才及投資移民;一是限制「低質素」內地移民,包括減低家庭團聚配額,而「家庭團聚」,又包括了有香港居留權的港人子女。
當然,怎樣落實上述方針,還須考慮不少技術問題,而除了兩大方針,可能還有其他枝節,例如北上尋找商機、老人回鄉退休等等。但整體來說,我的感覺是特區諸君似乎沒有透徹地看清問題,過分簡化和一廂情願,結果又是一個「人口八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