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時報》周末報道,位於首都東京的間諜衞星指揮中心將於今年十一月開始運作,加上日本明年初將陸續發射四枚間諜衞星上太空,屆時日本不但擁有自己的間諜衞星,監視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和俄羅斯的一舉一動,還可擺脫過份倚賴美國間諜衞星,建立自己的天眼監察網。日本這種防衞轉變引起美國的疑慮。
報道說,隨着間諜衞星中心運作,日本明年二月將在鹿兒島的太空中心發射一枚專在日間運作的光學探測衞星,以及一枚可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運作的雷達探測衞星,到了七月再發射兩枚同類型衞星,這樣日本過去四年苦心經營的監視東亞軍事勢態的衞星監察系統就會正式啟動。
據官員透露,四枚衞星將環繞地球上空四百至六百公里之間的軌道運行,可每日至少一次在全球每個角落拍攝衞星影像,並將有關影像即時傳送到地面的四個間諜衞星接收站。屆時,衞星可監視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和俄羅斯的一舉一動,搜集任何對日本安全構成威脅的情報,如別國發射導彈;還可用於危機管理,使當局更有效地應付大型災難和意外。
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在內閣衞星情報中心成立儀式上曾說:「這一新系統有助我們獨立地收集情報,令情報來源多樣化,大大促進收集情報的能力。」
日本是以九八年北韓試射「大浦洞」導彈時,日本事前全不知情為理由,堅決要發展自己的間諜衞星系統,但這理由始終無法消除美國對日本防衞政策的疑慮。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呼籲美國必須留意日本發展間諜衞星計劃,以防日本加強軍事勢力。
日本為此在去年派出內閣衞星情報中心官員到訪美國國防部向有關官員解釋,希望美方支持其間諜衞星計劃,並表示「有關計劃將對加強日美安保條約有貢獻,對兩國都有利」,更強調東京會堅持日美防衞安排的基礎。
雖然美日協議分享軍事情報,日本防衞廳官員對於九八年北韓試射「大浦洞」導彈時,美國是否真的肯跟日本分享情報抱懷疑態度。一名拒絕透露身份的官員指出:「我們不知道美國願意分享情報的範圍,當日美兩國利益有衝突時,美國就不會提供情報。」因此他強調日本必須有收集情報的能力。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