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醉人人自醉。」除了飲酒可以醉人之外,美味的佳肴一樣可以令人陶醉。
以酒作醃料,做出的佳肴就是一例子。以酒入肴可說是我國飲食文化累積的成果,遠至三國時代時有名武將『甘寧』已經將酒融入煮食技巧,並創製出凍食醉雞的美味食法,今日則有醉雞以外另一新派食法──醉鴿。同時更出現醉蝦、蝦螺、醉蟹……等食法,大家又可有全部試過?在酷熱天氣下聞着酒香,啖着透心涼的醉肴,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記者:陳冰麗 攝影:陳穎、林栢鈞
醉雞是冷盤之一,是我國較早的一款酒醃佳肴,醃過的雞,肉質帶有濃濃的酒香味,爽滑而唔黐牙,是炎夏宴客或自食至佳涼伴菜式。
由來:醉雞的由來可追溯三國時代,話說當時有一名武將叫「甘寧」,原本是劉表手下的強將,後因投奔黃祖麾下以致命途並不順利,於是離開了軍營,到民間當起小販來。當時的他就是憑一道祖傳名菜,以雞肉佐酒調味,然後冰鎮起來,待涼至食,因為當時沒有冰箱,這道當時稱為涼雞的菜式也就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名菜,也就是現代醉雞的由來。
做法:雞一隻,以滾水烚熟,過冷開水,然後以適量鹽搽勻雞內外,最後浸以酒,放雪櫃內冷藏3天或以上至入味即可以取出切件食用。
醉鴿是醉雞的演變食法,做法大同小異,不過因為乳鴿Size比較細小,烹調時就更方便處理,而且更適合小家庭食。嫩滑的鴿肉,浸醃後的香醇,令人有愈食愈上癮的感覺。
乳鴿1隻
薑3片
葱1條
紹酒600毫升
1.洗過的乳鴿宜吸乾水份至加調味料醃就更入味。
2.以隔盤將乳鴿墊高,蒸時肉熟的程度更均勻。
3.蒸熟的乳鴿,保留乳鴿汁可以用。
鳴謝:上海新三陽南貨
地址:九龍城侯王道49號地下(2382 3780)
醉雞之外,歷史較為悠久的要算醉蟹,上海人較喜歡吃醉蟹,他們做醉蟹主要是用大閘蟹(蟹乸),所以每年中秋前後大閘蟹當造之時,亦是他們做醉蟹的好時機。
由來:最先食蟹人是一個叫巴解的人,他將原本人們以為是害蟲的蟹變為美食,其後蟹的食法更多元化,醉蟹是上海人喜愛的一種食法。據講當中以山東微山湖醉蟹最悠久,有二百多年歷史。這種醉蟹是用微山湖所產的蟹所做成,醃好的醉蟹,仍栩栩如生,色、形仍如活蟹。揭開蟹蓋,蟹肉雪白,蟹膏鮮紅,入口酒香濃郁,風味獨特。
做法:先將5-6隻蟹洗淨,必須徹底瀝乾水份。以4両鹽混和少許水,拌以酒、魚露、陳皮、花椒、八角、薑等,將蟹放入浸(必須浸過蟹面,最好用硬物壓住蟹,避免中途浮面),放雪櫃至少密封半個月或以上,待蟹膏變黃帶少少黑褐色即為最好食之醉蟹。
醉螺香港較少人食,不過上海人及潮州人就好鍾意,要食的話則要到上海南貨舖至容易搵到。醉螺中之螺肉是黃泥螺,撲鼻誘人的酒香配以螺肉的鮮甜,滋味更勝白灼或滷之。
由來:醉螺產自江蘇鹽城,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相傳做法是由滷螺再加以改良而成。
做法:根據當時有位姓張的廚師做法,利用原隻螺,再加以井水沖洗,然後瀝乾水份後,再將之倒入大缸中,加入赤砂糖及六十度的燒酒醃製,每日翻動一次,再密封缸口,如是者大約一個月即可開缸品嘗。
以酒入肴是我國悠久歷史的典範,酒的香醇配以鮮味肉食,相得益彰。而用於入肴的酒至今更是多元化。傳統做醉肴採用米酒、花雕紹興酒,不過花雕紹興酒因為味較米酒濃及香,做醉肴就更加適合,以愈久存的花雕紹興酒,浸過的肉食愈入味,其香濃的酒味,無論做醉雞、醉鴿、醉蟹同樣合拍。
醉蝦是其餘醉肴之中較易做及在最短時間內可以食到的一款,不過生食比較少見,浸過酒的蝦最好灼熟至食,醉蝦之特色是蝦殼嫣紅,肉質爽口彈牙而帶清香酒味。
由來:有則趣事是關於醉蝦的由來,話說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位綽號「醉貓」的名廚,最鍾意飲花雕酒,更經常飲至醉醺醺,有次有食客訪問他甚麼蝦最好吃時,他竟衝口而出說食醉蝦啦,殊不知此菜面世後又出奇受歡迎,自此這道佳肴遂流傳至今。其實早在清朝袁枚《隨園食單》中已有記載醉蝦食法,經後世廚師的不斷改進,至成為今日著名粵菜之一。
做法:只要以酒灌醉蝦約幾小時後,即可將之烚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