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無良財團恃勢凌人理應受罰 - 程政

蘋論:無良財團恃勢凌人理應受罰 - 程政

在香港今日這樣的市道民困之下,小本經營者和升斗市民生活已百上加斤,掙扎求生,但超市集團竟然用如此惡劣的手法進行壓榨,實在令人吃驚和氣憤。

過去兩年半以來,百物通縮,本地超級市場的貨品價格卻逆市上升,在此消彼長之下,操控超市的大財團到底牟取了多少暴利?消委會未能提供更多數據,但從昨日多家超市商品供應商向本報透露的一本「苛捐雜費帳」,無良奸商恃勢凌人剝削壓榨弱小社群的醜惡嘴臉卻顯露無遺。

苛捐雜費動輒百萬
目前本地的零售市場主要操控在少數超市集團手上,尤其是乾貨市場,超市的佔有率更高達九成。然而,據供應商透露,在每日數以億計的營業額中獲取巨額利潤之餘,超市每年向各商品供應商巧立名目收取的費用多得驚人:超市開新舖,各供應商要付數千元贊助費;新舖裝修,又付幾千;超市集團在電視報章登廣告或贊助電視遊戲節目,供應商都要分擔;貨品陳列或新產品上架,供應商又要先交一大筆錢,林林總總的苛捐雜費,一家供應商每年動輒就要花上一百萬元。
如果拒絕支付,超市財團就會施予報復,不為有關商品作減價推廣,而失去了宣傳推廣,商品銷量將會減少四至五成;超市還定期要求供應商減價促銷,若不順從,就以取消供應權作要脅。在市場全被超市操控之下,供應商雖然苦不堪言,但為保飯碗也只能啞忍。
在香港今日這樣的市道民困之下,小本經營者和升斗市民生活已百上加斤,掙扎求生,但超市集團竟然用如此惡劣的手法進行壓榨,實在令人吃驚和氣憤。香港是個開放的自由經濟社會,我們歡迎所有商界人士在港投資,創造就業和繁榮,但是致富要講良心,在取得豐厚利潤的同時,也要遵守社會公平原則,以本傷人恃勢凌人的行為,必須受到譴責。

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本港目前雖然沒有反壟斷法,政府也不可能以行政手段去干預商業市場運作,但是若然有商業財團利用其雄厚財力和市場佔有率,對弱小社群造成傷害,政府就不能坐視不理。我們希望,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現時超市集團的營運方式,是否有違反公平競爭原則,並訂立法例對無良的商人施予懲罰,維護社會的公義,還市民一個公道。
(圖)超市集團壓榨供應商的行為,似已違反公平競爭原則。